我常对大学生说:会不会读书不是最重要,有没有见识才重要。有见识才有轩昂的气象,才有卓越的眼光。许多人有才华,未必有见识;有学问,未必有见识;有肝胆,也未必有见识。见识并不等于那些,见识是人生中的一点灵慧,乃是最难得也最可贵的东西。
有见识才能生出志向,见识低小,志向也就低小,见识能高超,志向才能高超。有了志向不一定会持久,转眼气馁,变成五分钟热度,所以先要有定识,才会有定力,定力产生一种气骨,气骨振作开张,才能坚固志向,将志向撑持长久而且坚定落实,所以志向乃是由见识决定的。
再则有见识才能生出气量,世上有气量的人,没有不是从见识中来的,见得远才能容得大,有“凌绝顶”的见识,才有“众山小”的气量,心中的见识不一样,说话时的音容笑貌都不一样,容涵华贵,全由见识中来。
有见识方能善驭才华、善用学问、善使胆力。李白很有才华,不一定有见识;扬雄很有学问,不一定有见识;韩信很有胆力,不一定有见识。有才华的人若没有见识,骤驰才华则多事,矜傲才华则多怨,恃弄才华则多祸,所以有才不能无识,无识还不如无才。学问与胆力也一样,无识的人有了学间与胆力,小则墨守冬烘,大则自贻祸患,识好比是一个主柱,有了见识,“才”可以尽情发挥,“学”可以歩入正途,“胆”也可以格外坚定。俗语说“明目张胆”,要张胆,先须明目,所谓明目,也就是有见识呀!
见识一半是来自天赋的灵慧,一半也来自后天的历练,魏禧在《日录里言》中说:造就见识的方法,有三条途径,一是见闻,二是揣摩,三是阅历。
“见闻”大概是包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力当然与读书有关,人多读书多游历,见识自然长进,所谓“博识”就是要眼界宽阔,见多识广。
“揣摩”大概是包括穷理明道、反省自勉的工夫。穷理可以令见识高超,专业的知识无不促进见识。再则“看自己是何等人”也很重要。古人认为“学问之道,志高者通”,明道的人,见识当然高,学问关键在志高,却并不一定在书本上。“阅历”大概是包括处世、做事、识人等等,处理难以摆平的事,当然增长见识;调停难以调解的人,当然练就气量;向阅历丰富的老成人去咨谋问道,往往会有出众的见识。
然而见识是因“有德”方能通达无碍的,没德的人,见得到不一定做得到;即使目光犀利,见识正确,苦于天理战不胜人欲,意气不听命于心志,也是徒然的。必须有德性,才有果毅的力量来贯彻不凡的见识,所以才识学德,相辅相成,德还,是根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