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辞别赵莲仙的第二天早晨,就在一位老秀才亲戚的带领下,离开了故乡,开始了他那以后不可限量的远大前程。当他们乘坐的小船鼓满了风帆,在清澈明丽的富春江上飞一般地行驶,故乡的山川、房屋都摇摆着退向后面去时,他那颗满怀希望的心却陡然间悲凉起来。
他想起了美满和谐、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想起了温柔慈祥的父老乡亲,但此时他想得更多的还是莲仙姑娘,以及昨晚和她“在月光里相对的那一刻的春宵”。
“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郁达夫离别故乡时一刹那间所产生的悲凉、思念、哀愁,随着滚滚流去的江水,很快便淡化了,同样,他与莲仙的爱情也随之烟消云散。
是的,这之后,无论是言语上,或是肢体间,郁达夫再也没有和莲仙发生过任何联系。
若依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观念来推测,郁达夫和莲仙的关系既然已经热恋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那么,若不遭遇棒打鸳鸯或天涯相隔、生离死别的意外变故,他们似乎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的确,按一般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与行动规范去看待和要求郁达夫,他极有可能会和赵莲仙结为夫妻,白头到老。但是,郁达夫并没有沿着那条古老的爱情之路走下去,而是独辟蹊径,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婚姻爱情之路。不间断地追求、勇敢地前进,力争爱情生活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同步,把爱情生活作为成就伟大事业的动力。照这种观点去看待郁达夫,那么,他离开富阳后很快中断了与赵莲仙的恋爱关系便是不难理解的了。他永远是以宽阔的胸襟去拥抱新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人生,努力地去汲取各种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时时在更新、改造头脑中固有的传统观念以及伦理学说和知识结构,以求和新的环境、气象万千的大时代取同一步伐,这其中也包括对爱情的不断更新和追求。
中断与赵莲仙的恋爱关系,表明了郁达夫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要论及赵莲仙被郁达夫在爱情方面淘汰的原因,最好还是先回顾一下他们当初恋爱的基础。
人世间的恋爱方式千差万别,但就其恋爱的基础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不外乎家庭经济基础、个人气质、文化修养和时代风尚及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因素。郁达夫与赵莲仙的恋爱关系也是由这几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郁达夫出生在“洪杨之后,不曾发迹过的一家破落的乡绅家里”,再加上父亲中年早逝,由小康而坠入困顿的家境也就决定了他在少年时代不可能像莲仙、倩儿等大户人家的子女那样,把去上海、逛杭州视如平常事。未到杭州读中学之前,他从没有离开过家乡半步,对富阳城之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他连一星半点的感性认识都没有,误认为离富阳只有90 华里路程的省会杭州,“是和新疆伊犁一样的远,非犯下流罪,是可以不去的极边”。在这样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人口又不满三四千户的小县城里,郁达夫所能接触到的女性,都是些扎长辫裹小脚、打扮臃肿、思想封建、行动保守、态度忸怩的旧式家庭中的小姐太太,一见到装饰入时、举止大方的赵莲仙等自由女性,很自然地会使他耳目一新,同时也在他胸中产生了一股激荡的热流。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赵莲仙的“形象”对郁达夫来说是有着无限魅力的。这一点很重要,它是构成郁达夫追求和热恋赵莲仙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那时他们的文化素养相差无几,均属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人。两人幽会时海阔天空很谈得来,似乎有永远说不完的话。这一点也很重要。没有共同语言,就不可能交流,不进行交流,怎会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有以上两点作为基础,进而便引导出了他们之间的那段柔情似水的恋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