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代下的婚姻选择(3)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 作者:许凤才


孙荃 20 岁之前虽没有到过开风气之先的通都大邑,也没有进过以传播新知识为己任的洋学堂,但在具有新思想和开明头脑的父兄辈的熏染下,她却读了不少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书刊,于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了合理调整。体现在婚姻爱情观上便是不再固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清规戒律,而是大胆地去追求婚姻自主自由的权利;表现在择偶标准上则是摈弃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注重的是对方的道德修养、才华及志向。因此,她极端讨厌那些横行乡里的纨绔子弟,也看不起亲戚中的一些虽进过洋学堂却不知再向上向前发展的公子哥儿。所以,多年来,她对一个个追逐者都不予理睬,直到年近 20 仍在自我编织设计着美好的爱情前程。有一天晚饭后,父亲与家人闲聊时谈起了郁家这门亲事,称赞郁达夫人穷志不短,是一个很有才气和发展前途的读书种子,若不是家里太贫困,那倒是挺合适的一家。言下之意,充满着遗憾。

听了父亲漫不经心的介绍,孙荃的心中立刻涌起了波澜。既才华横溢,又勤奋吃苦的东洋留学生郁达夫,不正是她数年来心目中所执意追求的目标吗?于是,她毫不掩饰地告诉父亲及家里人说,她同意郁家这门亲事。

女儿对郁家“婚事”的态度,勾起了孙先生对陈年往事的回忆。

郁家现在虽说破落衰败了,但上数几代却也曾很风光过。据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未波及杭州之前,“富阳街上是郁家的‘天下’,街面店号大多是郁家的,有‘郁半街’、‘郁半城’之称;富阳镇附近的田、地、山,差不多有一半是郁家的,富阳周围的山上都有郁家的祖坟”。(蒋增福《郁达夫祖籍新说》)是横扫江南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风暴,才将郁家几代聚集的财富化为乌有。又由于郁家两代男性都是中年病故,也致使“在洪杨之后”,这个小县城里的“书香之家”,再也“不曾发迹过……”(郁达夫《悲剧的出生》)

如果以私交而论,孙、郁两家还是很有些渊源的,早在郁家 13 世宸章公始,就与宵井孙家的天佑公少年结义。到他们的儿子辈,为遵循先辈们的遗教,延续交情,两家合资买一块坟地,订合同和契约,以保子孙后代有据可考,有章可依。

有了亲笔签写的“契约”,郁、孙家两走动更加频繁,而且数代联姻。到郁达夫与孙荃这一辈时,两家的世交友好史已达百年之久。再者,孙灏与郁达夫的长兄曼陀也早有文字来往,相互都很尊重。抛开两家老亲的关系不讲,单就郁达夫本人而论,孙孝贞细细一想,小女能和他结为秦晋之好,也是天外飞来的福分。经再三权衡思量,他意识到,倘若是达官贵人之家,小女倒不一定能够攀得上,也无意去高攀。虽说郁家是洪杨之后不曾发迹过的破落户,但只要子女们能够刻苦读书,积极进取,不愁没有发迹的一天,他相信自己的闺女嫁到这样的人家,是能够协助丈夫去开拓一片新天地的,与其坐享其成,倒不如伉俪携手创业,共享胜利果实,这是其一。其二,再为孙荃考虑,她已是乡间少见的知书达理的才女,如能跟郁达夫结合,从另一方面讲,也可称得上门当户对,才郎配才女,夫唱妇随,不失为一桩美满姻缘。左思右想,觉得女儿看问题还是很全面的,思维也超前,就现实而言,郁家的确是再理想不过的选择,于是便满口应承了下来。

宵井镇的孙家将女儿的婚事应允以后,在富阳街上的郁家老太太则有点犯难了。她喜也不是,忧也不是。出嫁郁家之前,自幼生长在宵井的陆氏老太太,对孙家的门第、家教自然是十分了解的,而让她发愁的是,未来儿媳孙荃的相貌、气质、品性等则是一无所知,更不知她能否博得小儿子的欢心。这一点倒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