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周游列国,状如丧家之犬(4)

先贤与中国 作者:刘小川


饥肠辘辘诗书在,菜色不废精气神。孔子先生一如既往地盘腿坐地讲周礼,讲尧舜,讲《易》《传》和《诗经》,仿佛待在故乡曲阜的杏树下讲学。“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那些远远近近的坟茔呀,老树新树秋瑟瑟,枯枝败叶乱飞,黑云沉沉压千里。

孔子沐浴更衣,焚香弹古琴,琴声丝毫不乱。颜回、子贡、子夏、子张等人,从琴声中听到了老师内心深处的安详,不禁相视一笑。

长人孔丘闲步登小丘,引颈唱歌,歌声悠扬婉转,四面八方的鸟儿都飞来听……这画面是如此经典,后来逆境中的仰望者绵绵无尽:

左丘明双目失明,不舍《左传》《国语》;

屈原流放八百里洞庭湖,怒目作《天问》,狂笔写《离骚》;

司马迁受了“去势”(势:睾丸)的奇耻大辱,照样奋笔作《史记》;

诸葛丞相抚古琴于一座空城,娴静退敌十万兵;

嵇康弹《广陵散》于刑场,血溅焦尾琴弦。

王羲之的绝代书风经历了炼狱般的血与火;

陶渊明乱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太白坚持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百折不挠坚硬到底:“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范仲淹针对官僚集团的腐朽堕落,发出呐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东坡跃入生存的万顷波涛,亦呛水,亦悲号,伟岸的身躯坚如磐石,“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命运的最低谷,反指艺术之高峰、生存之旷达、生命之欣欣然,足以垂范中国千万年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孔子庄子孟子开了这个头,千锤百炼而为中国之大贤,后继者排起了很长的队伍。“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中国的历史脉络、精神坐标、文化谱系是这样,决不以赤裸裸的欲望引领民族。法国有先贤祠,安葬法兰西民族的各类先贤,文化先贤们赫然居首。

孟子:“上下交征(争)利,而国危矣。”民间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生存不避艰辛而诗意栖居,乃是华夏族悠久的传统。道德、风俗与审美的三位一体,维系着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世界。这个传统丢不得。

孔夫子一大把年纪周游列国,雄心壮志如少年,外形一似丧家犬。饿得吃树皮,灌清水,幻想故乡曲阜蒸小猪的美味。一面饿着,一面弹琴,讲学,说故事。夫子几十年来忧着周天下,吃糠咽草算啥呢?仓皇奔逃算啥呢?

“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

夫子年近七旬归故里,删《诗》,学《易》,定《春秋》,杏坛讲学,“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仍然要收学生送来的干肉和大雁。夫子首重仁义,并不轻视金钱,日常生活颇讲究。圣人的风度真是很令人向往啊。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圣人七十岁了,情与貌,越活越舒展,“子燕居,申申如也”。燕居:闲居。伟人的闲暇时光乃是能量之聚积,是蓬勃向上的生命的暂得休憩。手头的事情要赶紧做,要充分发挥词语的功能:语言的抽象规定着一切具象,语言蕴含了人类文明的全部密码。

圣人述而不作,弟子们忙着做笔记,日后整理为五万余字的《论语》。孔子不能应对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局面,那就做后世的帝王师吧。

一切尽人事罢了,其他付与天命。

曲阜师生们的教学相长之余,享受着美食、美器、美服,倾听旷野天籁和丝竹音章。哦,那些年东跑西颠跟丧家犬似的,老师如同大犬,率领一群勇敢的小犬。断粮,生病,打架,逃跑,讲学,释疑,弹琴,忽遭围困,粗绳子勒进皮肉五花大绑……须眉尽白的老师闲话往事,杏坛上捋须自乐,弟子们大笑。

那高高的银杏树嫩黄叶儿飘,白果沉甸甸。

伟哉孔夫子。大哉丧家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