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安石“吃政治”(1)

先贤与中国 作者:刘小川


王安石“吃政治”

王安石字介甫,是北宋的一位奇人,其声势浩大的“熙宁变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宋人笔记称:“介甫,牛形人也,故敢为天下先。”而司马光绰号司马牛,在治国的理念上一直与王安石作对、顶牛,后来做宰相,“尽废新法”,让赋闲金陵的王安石郁闷之极。苏东坡既反对王安石,又抵制走了另一极端的司马光,俨然英勇的斗牛士。北宋政坛,两头牛和一个斗牛士之间的故事,写下了最为惊心动魄的篇章。

本文单讲王安石的吃。

“介甫不饮酒,包公不能强。”王安石面黑,包公黑脸,两个倔男人又是黑对黑。包公年长,且名满天下,却劝不下王安石的一杯酒。司马光当晚写日记:“知介甫之不屈矣!”其实,别说包拯,只怕仁宗皇帝也劝不下王介甫一杯酒。这事发生在元祐年间,王安石三十多岁,做着京城的高官,主管三司度支(财政支出)。宋代的京官与地方官区别大,待遇、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地方官调往汴京,同僚贺曰“改官”。

介甫不饮酒,不与官妓盘桓,拒绝御赐的好房子,藐视上流社会的社交圈。此外他比较脏,几个月不换衣裳,很少洗浴,鞋子破破烂烂,束着老农民的腰带溜达御街、朱雀大拱桥;官袍总有异味儿,还会蹦出几只虱子来——这名士派的生活习性,王安石保持到晚年。熙宁年间他做了百官之首,年轻的神宗皇帝对他言听计从,满朝文武仰视他,他那些令人咋舌的日常习性倒是有增无减。苏洵写《辩奸论》,认为王安石心藏大奸。

老处士苏洵脾气大,说话说过头了。这篇文章载入《古文观止》。

“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介甫为何这样呢?朝廷的首辅大臣为何带着虱子上朝?中国历代宰相,王安石古怪第一。以笔者观之,有三个原因导致他的古怪,一是小时候随父亲宦游千万里,风餐露宿,蓬头污面,饱一顿饿两顿,穿戴像个小叫花子,熟悉了虱子臭虫跳蚤。二是技术层面的政治智慧。三是天性倔,“拗相公”的绰号流传至今。

“扪虱而谈”是魏晋士人的风度。唐宋士大夫,追随者众。北宋的政坛又有长达一百多年的宽松局面。王安石身上的虱子传为趣谈。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说:介甫大才,只是名士风度有点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