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水晶说,“像我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叫《大团圆》。”父亲立刻接过话头:“《大团圆》就是黄宗江编剧的,导演是丁力,后来共产党来了以后,(丁力)心脏病死了。”
除了话剧,父亲年轻时也办过几本同人刊物。例如1940年,他跟吴兴华合编《燕京文学》(1940年11月创刊)。《燕京文学》在京创刊,是半月刊,每月五日、十日出刊。《张爱玲私语录》里记载了父亲的一个“笑话”:话说上世纪50年代,我父亲和徐诚斌已在香港定居,他有天想给徐诚斌打电话,竟下意识地打了32881—那是上海40年代的电话号码,也许是编辑部电话也未可知。
父亲编的这些同人刊物,由于稿源不多,有时他只好用不同笔名分身写作,在同一期号里刊登自己的几篇文章。至于他究竟用过多少个笔名,恐怕连他本人都说不清。母亲曾留下一张纸条,列出他长长的一串笔名,但在后面加按语:“太多了,没有办法记得。”
父亲很少跟我提及他办杂志的事。后来我读《吴兴华诗文集》,见到不同人写的纪念吴兴华的文章,我由此猜想,也许父亲是不愿意提起亡友徒增悲伤,于是便避谈那些文青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