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懋在50年代声势独大,但自1962年开始就出现了竞争对手——有本钱与之匹敌的是邵氏兄弟。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半岛的邵氏影城正式启用。邵氏的资金来源并不像国泰集团那样来自跨国企业,而是来自公司本身的业务:当时邵仁枚负责东南亚的几百间邵氏电影院,最初是购买别人的片来放映,后来他们决定自己开拍电影,就用电影院赚到的钱投资。那年代的东南亚华人没有很多消遣,周末多数会一家大小到电影院,加上邵氏电影一向不俗,所以他们的生意发展得很好。一部电影通常上映一周左右, 因为人家不会重看上星期已看过的片子,就是说,邵氏一年大概需要出品五十二部电影。
电懋和邵氏竞争激烈,喜欢抢拍一样题材的电影(例如《武则天》及《杨贵妃》),率先上映的就会赢得票房,后来者就好像在重播旧片,乏人问津。其中一部抢拍的戏是《红楼梦》。因为个人喜好,我父亲最想拍的也是《红楼梦》,并安排让张爱玲写剧本,可惜被邵氏抢了先,电懋觉得也没有必要再拍。电懋1971年结业后,这个剧本下落不明,我父亲的一个朋友想去找,但找不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剧本到哪里去了。电懋之所以结业,是因为陆运涛在1964年去台湾参加亚洲影展途中,因空难身亡。5关于空难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有人说是劫机导致撞山,言之凿凿,张大春在《城邦暴力团》中也提起过这件事。陆运涛辞世后,业务由其妹夫朱国良打理;1971年正式关闭了制片部,再顺势把永华制片厂转让给嘉禾。
我父亲在电懋时,主要有三个工作地点。第一个是电懋在九龙尖沙嘴美丽华(也就是现在弥敦道美丽华酒店)的办公室。第二个是九龙牛头角的永华片场,这片场至少有两个厂,可以同时拍不同的室内戏。我小时候到片场,见他们拍戏前总要响铃,示意现在要拍戏了,请大家安静。第三个地方就是我现在的家,他们就在这里讨论剧本。我们这个房子位于加多利山嘉道理道的山景大楼,不少明星就住在附近的太子道,来这里很方便。为什么当时大家都住在这一带呢?原来沿着太子道走到九龙城就是机场,过了机场再经过一片荒芜之地就会到达片场,一众明星为了方便,就聚居太子道一带了。
他们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首先写好剧本,再排版印出来,然后大家拿着剧本讨论。通常开会的有正、副导演以及制片和主角。讨论时间非常长,有时从下午一直谈到夜深。他们会不断饮咖啡或茶,甚至靠抽烟提神,往往弄得烟雾弥漫,所以每次碰到他们开会,我都会连忙躲进房间。
从1957年到1963年,父亲在电懋担任过六十多部电影的制片人,最成功的包括张爱玲编剧的《南北一家亲》和王天林导演的《野玫瑰之恋》等。他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一共有两部,一部是在电懋之前所编的《有口难言》,另外一部就是在电懋期间的《南北和》(1961年)。其实《南北一家亲》也是我父亲编剧的,但只署了张爱玲的名字。我的猜测是张爱玲写了第一稿,但她实在不了解南北文化的冲突,我父亲便改了很多,考虑到张爱玲的名声,他最后就仅仅署了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