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应朝鲜的请求,李鸿章将其淮军一千五百人派往朝鲜,与此同时,向日本政府知会了他的行动。部队起航的那一天,日本驻天津领事还催促他尽快向朝鲜派出中国军队。李鸿章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日本军队也在前往仁川的途中,其借口是保护日本臣民及其财产。袁世凯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连忙去见杉村,要求解释,而对方再次向他保证:“日本别无他图。”中、日两国军队在朝鲜的存在,立刻抢走了起义消息的风头。紧张局势突起,俄国和法国的公使馆于6月10日开始撤离其工作人员。两天后,率领一千名日本官兵返回汉城的日本公使大鸟圭介告诉袁世凯:叛乱一经镇压,和平与秩序一经恢复,日本会立即撤兵。他接着通知袁世凯:日本有意参与平叛作战。
李鸿章无意发动针对日本的战争,意识到时局已是危如累卵,于是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停驻于平壤以南的光州。而袁世凯则与大鸟达成了口头协议:两国都不得向朝鲜增兵。朝鲜政府面对着将要爆炸的局面,又请求李总督撤兵,其理由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前因南道土匪猖獗,恳请天兵前来代剿,乃该匪闻知此情,已即胆落,先后逃窜者甚多。”
日本通过其精心算计的行为,现在已从李鸿章手中偷走了主动权,驻朝日军从6月12日的一千人增加到一周后的三千人。6月21日,日军又增至一万五千人。何况,他们驻扎在仁川、釜山与汉城这样的有利位置,人数上以二比一超过了清军。中国现在发现自己处境极为尴尬。中国军队本来是要到朝鲜南部镇压叛乱的,但如今无法抵达指定地点,因为日军挡住了道路,颇有预见性地沿38度纬线部署。而清军若在这个阶段撤退,便意味着将中国的宗主权拱手让给了日本。李鸿章不知所措。然而,有一件事在他脑子里是很清晰的: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与日本开战。
起初,李鸿章直接与日本接触,试图获得双方同时撤军的结果。这个尝试没有结果,于是他请英、俄两国驻华公使欧格纳和卡西尼居间调停,以寻求暂时的妥协。6月28日,英国、俄国、美国和法国的代表,向日本和中国的公使送交联合照会,要求两国军队同时撤走。中国同意了,但日本不同意。陆奥伯爵在其《回忆录》中回顾了这次调停的失败,其中写道:“这使我的国家不受约束,我个人很高兴。”
在外交官们提交其照会的那一天,日本要求朝鲜国王宣布国家独立和改革政府。金洪志被任命为首相,去跟日本谈判改革方案。陆奥又记载道:
政治改革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中两国之间的复杂问题……我们利用这个,既可以和平解决正在恶化的中日关系,如果可能的话,又能加速最后的“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