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教授坐镇,使得弟子们年轻之际“难以自立”,而我供职的神户工业却使我年纪轻轻得以自立,实在是庆幸之至。这方面,我必须感谢我当时的上司有住彻弥先生。调查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获奖人员的年龄可知,其觅得契机、一举斩获得奖业绩的年龄多在30岁~45岁之间,看来年轻之际得以独当一面是诺贝尔奖获奖的必要条件。
在我漫长的研究活动中,有幸能在半导体物理学上作出些许贡献,获得几项成果。这期间,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动力存在其中,那就是属于我的“科学之心”。本书尝试着就这一点进行了若干考察,希望年轻的研究者们也能予以考虑,加以参考。此外,我还把最近执笔的几项学术及教育方面的相关评论,以及寄语学生的校长致辞等内容也一并收入本书,希望能够对《我的履历表》作出内容上的补充。然而,从结果来看,也造成了若干重复叙述之处,这一点还望获得读者们的宽容和理解。
《我的履历表》一经书面刊载,立即引起了“追忆往昔”的种种社会反响,这里不妨介绍其一。文中记述了一段1953年的往事,时值28岁的我受邀前往大阪中央电气俱乐部出席电气通信学会主办的专题演讲会,就当时的技术革新主角——半导体晶体管进行演讲。这段往事一经刊载,立蒙电气四学会关西分会之邀,从而得以时隔54年,在同一个演讲大厅,就“我的履历表”再行讲演。故地重游,这座建于1930年的中央电气俱乐部大厅却端丽依旧,风姿不改。关于演讲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96%的参加者对演讲表示满意,我据此推测,这一满意度较之我54年前的那次讲演,还要高出许多,身为讲师,真是无上荣幸。
执笔《我的履历表》的过程中,承蒙日本经济新闻社科学技术部长吉川和辉先生为我建策建言,排忧解难,对我的大力支持,始终如一。值此书出版之际,唯有对先生的诸多辛劳深表谢意。此外,秘书宫崎启子女士为我修改原稿,还要对我从前的稿件加以一一整理,细致入微,劳苦功高。最后,妻子真佐子为我诸般费心,无限关切,在此谨表衷心感谢。
2007年7月7日
江崎玲于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