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驰神往的“三高生”——自由校风的快乐 1

挑战极限 作者:江崎玲于奈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珍珠港。然而是夜,我却偏偏不予理会,避人耳目,独自埋头桌案。那时我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复习迎考。终于,努力有了回报。

刚满17岁的我终于成为了自迁至京都以来一直心驰神往的三高生(第三高等学校学生)。考取三高,是我凭借自身努力而收获的成功,因此获悉这一好消息真是令我无限陶醉。家人自不必说,平日里对我严加斥责的老师也如自己家逢喜事般,异常高兴。同志社中学四年级C组的全体同学更是齐聚寺町的键屋茶馆,大开庆祝会,席间我还获赠纪念相册,友情如此深厚,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第三高中里,全国各地学子云集,我进校后顿觉世界豁然开朗。我所在的是理科乙类三组。乙类是选择德语为第一外语的班级,课程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还包括历史、哲学、心理学等一般科目。我的人生该当如何?(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我最擅长什么?(What am I best at?)在这里的3年,我要谨慎思索,给出答案。

第三高中的最大优势,莫过于这里随心所欲、自由奔放之校风。着装也自由,穿什么衣服什么鞋都不会挨说,黑斗篷加木拖鞋也好,敞衣破帽也罢,总之没什么一本正经的着装要求。

三高生也有竞争对手,就是东京的一高生①。三高提倡自由,一高则标榜自治。每年两校之间还要举行棒球、网球、划艇以及各种田径对抗赛。我们把这些比赛称为“一高战”或干脆就叫“东征”。这大概也是在模仿剑桥与牛津的对抗赛吧。实际上选手的技术十分稚嫩,倒是拉拉队技巧丰富,花样百出,所以对抗赛上更像是这些拉拉队在决一胜负。那阵势,活像是战胜一高就能赢得天下。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越来越不容乐观。1943年,我高二那年,阵亡人数不断增加,物资却渐趋贫乏,劳动人手不够用,于是学生被动员来充数,一次次被赶往农村参加劳动,这就是所谓的“勤劳动员”。军事训练也日趋强化。是年10月,文科系学生的征兵延期终于被取消,在“学徒出阵”的名义下被赶上了战场。当时数学老师小堀宪先生的谆谆教诲,我至今依然记忆清晰:“无论遭遇怎样的事态,头脑中的知识都不会失去,这样的时代才愈当发奋学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