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云.岭 4

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 作者:叶葳葳 陈丹淮


一个星期后,民运小组很快摸清了这个乡的基本情况,几家富人,几家穷人,又有几家伪军。王于畊把这些情况向邓子恢汇报,邓子恢专心倾听,时而记上几笔,时而又插话提问。王于畊汇报完毕,邓子恢分析了王于畊汇报的这些材料,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各阶级在对待抗日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教导王于畊要紧紧依靠贫雇农,团结广大农民,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战。他要王于畊回去后召开一次一二十人的贫雇农会议,要在晚上开,不影响生产。

王于畊生平第一次主持农民的会议,紧张得手心冒汗。穿着如农民一样的邓子恢悄悄地坐在一旁,并没有引起二十来位贫雇农代表的注意。王于畊宣布会议开始后,把话题引到组织农民抗敌协会上。她一开始有点紧张,不时望一望邓子恢。邓子恢总是笑笑,微笑点点头,努努嘴,向王于畊做些示意。王于畊胆子渐渐大起来,放手让大家议论,会议开得很成功。乡里不久便组建了农民抗敌协会,还陆续组建了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和农民自卫队,发展了农民党员,成立了党支部,留下了红色火种。到王于畊调回服务团三队时,农民已经成立了新的乡政府,各项工作没有因为民运工作组的撤离而受到影响。

军中才女

1939年 11月,日军为维护长江的交通运输线,抽调大批兵力扫荡皖南,作为皖南门户的繁昌自然首当其冲。在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急令新四军第三支队开赴铜繁地区。而繁昌当时也是新四军军部及其后方基地的屏障。我军为保卫繁昌,从 1939年 11月初起与敌展开多场血战,连续取得胜利,打得日军狼狈逃窜,消灭敌人数以千计。此战大长抗日军民的威风,大灭日寇的锐气。

就在繁昌大战捷报频传之时,朱克靖团长接待了几位从前方回来的同志。他随即找来李增援、邵惟、吴蔷(后改名吴强,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红日》)和王于畊等几位服务团的编剧骨干,给他们下达命令:“这几位同志刚刚从繁昌前线回来,你们好好听他们介绍战事情况,准备编剧。”介绍后,朱团长提出要写一出三幕的大戏,其中重点表现我军的英勇抗战精神,与人民的鱼水之情,以及与国民党顽固分子作斗争的情况。大家讨论中感到,既要揭露顽固分子的丑恶嘴脸,又要顾及抗日统一战线,不便直接揭露国民党军和国民党党政部门的问题,这是本剧创作中的难点问题。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年纪最小的王于畊讲了一个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这是王于畊此次皖北的半年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幢地主的房子,屋宇宽大,房间又多,我们部队准备在这里宿营。可是,这家老板就是不让住,态度非常蛮横。

这事被邓子恢同志知道了,他很生气地走到这家院子里,当面严厉地申斥这个顽固分子:“你以为新四军不打人、不骂人,是吧?我就要教训教训你!你听着,新四军打鬼子来到你们这里,绝不能背着房子来,只有借住民房。你不答应也不行,我们住定了。站开,一边去。管理员,分房子!”这个老板只好乖乖地站到墙根去,嘟着嘴,没人理他。

这个故事,一下子打开了李增援、吴蔷两人的思路。他们说,就在戏里写这样一个老板,再加上一个老板娘,使戏里有个女角色,老板娘的戏可以多加点,代表顽固分子,与积极拥军的农民相对照,戏就会活泼得多。

李增援、吴蔷和王于畊三人研究提出了三幕戏的创作大纲。在创作分工时,李增援主动承担最难写的第三幕,并提议王于畊写第一幕,吴蔷写第二幕。吴蔷提出第一幕他已思考过,还是由他来写这一幕。王于畊虽然写过《人财两空》、《母亲》等独幕剧,从未有写多幕剧的经验。但是,她抱着学习的态度,愉快地接受了创作第二幕的任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