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信美国的价值观是普世性的,“阿拉伯之春”证明了这一点。有些评论家现在不呼吁突尼斯和埃及的民众走上街头,反而只在经济方面发牢骚,这其实是在帮倒忙。人们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如果他们有权改换领导人,就可以提出要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然后让他们的政府来实现。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达到目的,他们就会采取暴力手段。
“9·11”这类恐怖袭击事件使得这种驱动力的实际影响力变得更加尖锐。某些国家的专制政府封堵了一切可以和平实行政治改革的途径,为暴力极端主义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温床,制造毁灭性袭击的恐怖分子就来自这些国家。这些极端分子在国力虚弱、政局不稳的国家里活动,他们征募新成员,训练并策划恐怖袭击,且不致遭到打击。布什总统和他的外交政策团队很清楚这些,所以在“9·11”之后调整了策略。我们之所以希望实现自由议程,不仅因为它是正确的,还因为它是必不可少的。不论从道德上讲,还是从实际角度出发,我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那就是男人、女人和儿童都不应该在暴政下忍辱偷生。有些人严厉指责自由议程太过理想主义或脱离现实,其实他们都忽略了这一点。从长远来看,独裁主义的根基必将动摇,独裁主义才是不切实际的存在。因为所有独裁者都害怕“齐奥塞斯库时刻”的到来,2002年布什总统访问布加勒斯特时对罗马尼亚人这样说。
1989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是当时罗马尼亚威权政权的掌管人,他觉得罗马尼亚人民愈演愈烈的不满情绪已被彻底镇压。他来到布加勒斯特的一座广场发表讲话,开始时他说起了他为罗马尼亚民众所做的全部贡献。那时候革命运动席卷了整个东欧,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东德等。
就在他讲话期间,一位老妇人突然喊道:“骗子!”随后有10个人和她一起喊,然后是100个,再然后是1000个,很快便发展成上万人异口同声的局面。齐奥塞斯库吓坏了,转头想跑,可军方反而把他交给了革命者。这位遭人唾弃的领导人和他的妻子锒铛入狱。
那就是“齐奥塞斯库时刻”,一旦民众和这位威权主义统治者之间仅存的壁垒——恐惧被打破之后,人们除了愤怒还是愤怒。因有一位老妇人喊出“骗子”,一名警察拒绝在柏林墙开火,一个士兵不把坦克炮塔对准广场上的民众,一夜之间受压迫者翻了身。我们希望中东地区的独裁者,特别是我们的朋友能在“齐奥塞斯库时刻”到来之前改善他们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可有些人没有做到。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中东地区的民众都在为获得自由、参与管理国家而大声疾呼。
自由与民主互相支撑,但两者却并非一回事儿。民主是一个过程、一个治理体系,保护自由不被侵犯。这个过程以选举为开始,选举是通往稳定的民主之路的第一步。建立制度安排则比较困难,在这一过程中,需明确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将之长久地维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