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大律师”吴凯声(1)

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 作者:叶永烈


“当年他与人谈话两个小时可得一根金条,办两件小案可购一辆汽车。”短短这一句话,便勾勒出“民国大律师”“上海头牌律师”的身价和气度。

这位大律师是史良吗?史良声名鼎沸,当年是“七君子”之一,后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部长。

尽管史良与他同龄,然而史良是他的学生。

他才是真正的“民国大律师”“上海头牌律师”。他便是吴凯声。

1985年9月25日、1989年8月11日,我两度采访年已耄耋的吴凯声大律师。尽管每次谈话都超过两小时,不过他并没有要我付给他金条。

曾经“一字千金”的他,还多次给我书信。其中之一,便是1990年4月16日,九十高龄的他所写的亲笔信:

永烈:

你好!

今春久未见面,念甚。自前日由天津塘沽回沪,参加了法总领事为法国商务参赞告别招待会。今日下午接得《共鸣》杂志一本,内有您写的《营救廖承志》一文,拜读之下得悉您对这一事实的调查及内容之详尽,深为钦佩。关于廖案虽早有各报陆续发表,但均未详尽报导,因事隔太久。当时沪上各报也未能如实发表,今有该文传世,足见您对事实负责态度,不愧为当今一个名作家。专此表达以志敬仰。专此顺颂

著安

吴凯声

一九九○年四月

十六日灯下

上海寓所

吴凯声的信,用竖行书写,书法漂亮,年月日用中文数字,通篇一气呵成,无一字圈改。

我因久闻吴凯声大名,所以前去采访。晚年的他,虽瘦削而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反应灵敏,丝毫没有老年人的呆滞。

吴凯声号丹农,生于1900年11月12日,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人。他的话音之中,带有明显的苏南吴语腔调,而他恰恰姓吴。

吴凯声先生在1990年4月16日给我的信中提及,“参加了法总领事为法国商务参赞告别招待会”,这表明他与法国有着很深的渊源。

1984年11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夫人访问上海,曾在法国驻沪总领事馆,特地宴请吴凯声和夫人吴敏,表明法国格外看重吴凯声。

吴凯声原本出身自江苏宜兴商人之家,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败落。贫困的他,怎么会走上与法国结缘之路?法国总统密特朗怎么会宴请他呢?

吴凯声在18岁的时候从宜兴来到上海,进入仓圣明智大学学习。这个仓圣明智大学鲜为人知,我因为采访乒乓名将庄则栋同父异母的姐姐庄则君得知,仓圣明智大学在哈同花园爱俪园(原址位于今日上海展览馆),是哈同在1915年创办的,设在哈同花园里,庄则栋、庄则君的父亲庄肇一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务主任。所谓仓圣,即仓颉,传说中的汉字创造者,仓圣明智大学奉仓颉为先师。虽说号称“大学”,实际上没有正规的大学课程,只是学生均由哈同免费提供食宿以及学费,算是哈同的一项“善举”。正是这所免费的学校,使吴凯声打下学业的基础,尤其是学习了英语。

当时,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是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吴凯声曾师从王国维学习《人间词话》,钻研诗词。后来吴凯声有所感便写下诗词,竟然达484首之多,被誉为“法界诗人”。

吴凯声的运气真好。当他在仓圣明智大学学习了三年,遇上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法国里昂创办中法大学,招收官费生。吴凯声考上了。1921年7月,吴稚晖带领120多名官费生乘船前往法国留学,21岁的吴凯声是其中的一个。中法大学当时正处于草创时期。吴凯声在中法大学读了一段时间,便转往里昂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宪政史》。这时候,他失去了“官费”,便兼任上海《申报》、新加坡《新国民日报》驻欧特约通讯员,以写稿“打工”,维持生活。1924年,24岁的他在法国里昂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奠定了这位“民国大律师”一生的事业基础。因博士论文《中国宪政史》受到好评,当年就由巴黎齐亚法律出版社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