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飞鸟归山林(1)

纠缠不是禅 作者:康蚂


人生在世,要静坐常思己过,做清醒之人。有些事既然忘不掉,就索性记住好了。就像瓶中之水,你厌恶地摇晃,就会混浊一片。你不摇晃,慢慢地等它沉淀下来,就会发现水清澈如初,心灵并未受到污染。所谓的困惑,该看开就看开了,该放下也放下了,冬眠的良知复苏了。曾经的李叔同,无法把握个人命运,无法超越现实的障碍,求得内心的宁静。经过十年的思索,他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前路越是黑暗,心灵越需要光明。李叔同提前踏上一条寻找光明的路,而大部分人,还在被凡尘琐事所纠缠。

1918 年中国重大新闻事件不断。3 月,段祺瑞再次成为国务总理。5 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国内首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5 月20日,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到了年底的12 月,周作人提倡写人的文学,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转年(1919 年5 月4 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

以上新闻事件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件爆炸新闻吸引老百姓眼球。1918 年7 月30 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后文中简称“浙一师”,创建于1906 年,1913 年之前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三十九岁的艺术教师李叔同,要出家当和尚了。这本来是个人行为,但经过报纸传播,很快成为轰动全国的公众事件。在李叔同的老家天津,报童手中的《大公报》被抢购一空,老乡们竞相传阅,“桐达李家的三公子为嘛就出家了呢,到底有嘛想不开的?”

李叔同出家的前一天晚上,叫丰子恺、叶天底、李增庸到住所。三位学生像往常一样按时赶来,以为李先生要辅导功课,坐在椅子上准备聆听教诲。但当他们看到李先生的床上、桌上杂乱地摆放着的音乐、美术等书籍,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看来传言不虚。

1916 年12 月,学校放寒假,李先生没回上海与日籍妻子福基团聚,而是到杭州虎跑寺进行断食实验,前后十八天。自那次实验之后,李先生变得行为举止异常,开始吃素,书桌上摆着《普贤行愿品》《愣严经》《大乘起信论》等佛教经典,住所里供起了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佛像,每日焚香。李先生出家的传言在学校四起,但毕竟没得到验证,所以三位学生还是不太相信。

李叔同对三位学生说:我明天入山,今夕相处,实在难得。希望你们今后各自珍惜……房间里剩下的这些音乐、美术等什物,全由你们三位和吴梦非、刘质平、李鸿梁等同学处理,可按各自学业挑选。

传言得到验证,三位学生难以接受,掩面而泣。

良久,一位学生问:先生为何出家?

李叔同答:不为什么。

学生又问:您忍心抛弃亲人吗?

李叔同答:人生无事,如暴病而死,不抛又能如何?

学生没有再问,面面相觑,不知道话题如何继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