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之美,不重于其外形,而关键在其演奏之声,或如天籁,空灵质朴;或如美玉,温润柔和,或又如瀑布,倾泻而下。进入现代社会,视觉艺术日益兴盛,作为声音艺术典范的钢琴音乐也不再仅仅是一派纯粹古典的形象。流行文化将钢琴变为浪漫的、有故事的道具。在大量的现代电影中,钢琴扮演起举足轻重的角色,钢琴音乐也藉由钢琴在电影中的形象而流淌在越来越多的电影情节之间,配合着观众心灵的律动,用行云流水般的音符,阐释着或浪漫、或雄浑的情怀。
有不少电影将钢琴与钢琴家作为主角,在这些电影里,影像与钢琴曲的巧妙结合,形成了更为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钢琴演奏者独特的魅力也被融入其中,构成了这样一类人文气息浓到吹不散的艺术电影。《钢琴物语》带你去影视中细细感受钢琴那灵动的美。
闪亮的钢琴之声
《闪亮的风采》(Shine)讲述的是一个很有天赋且刻苦努力的钢琴家戴维富于戏剧性、悲喜交加的一生。他有一位崇拜音乐、望子成龙却偏执成狂的父亲。父亲最尊崇拉赫玛尼诺夫,竟不切实际地要求音乐教师教小戴维弹奏《第三钢琴协奏曲》。电影中运用了丰富的古典音乐材料。从钢琴家在少年时代参加社区音乐比赛起,我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先后听到了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和《前奏曲》、舒曼的钢琴组曲《童年情景》片段、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以及贝多芬的《奏鸣曲》等。当然,根据影片的内容,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自然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又尤以《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主。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曾把自己这首钢琴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这首作品在电影中的多次运用,紧贴着戴维悲剧的一生。
漂流海上的钢琴世界
《海上钢琴师》(Legend of 1900)讲述主人公“1900”这位从未离开过轮船和海洋的钢琴师的传奇一生。电影中,“1900”说出许多与钢琴音乐有关的哲言,简直可以说,“1900”就是化为人形的钢琴音乐天使。比如他说:“琴键有始有终,你确切地知道88个琴键就在那里,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尽管他毕其一生都没有踏上陆地半步,但他在钢琴面前,却能任自己的思绪在整个世界翩翩起舞。为该片操刀配乐的是电影界著名的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1928- )。配乐总体上是以古典音乐技巧结合通俗手法的音乐类型,以钢琴为主,配合着管弦乐和室内乐,奏出隽永优美的乐章。
唤醒人性的钢琴乐声
《钢琴家》(The Pianist)是一部音乐传记片,讲述二战期间波兰犹太钢琴家兹皮尔曼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魔爪的故事,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其帮助下捱到战争结束,迎来自由的曙光。因为主人公波兰钢琴家的身份,肖邦的钢琴曲在片中贯穿始终。
电影的开头,钢琴家在电台录制肖邦的《夜曲》。兹皮尔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用自己的琴声打动了纳粹军官,当时的演奏曲目是肖邦的《G 小调第一叙事曲》(Ballade No. 1 in Gminor , Op. 23)。肖邦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正值波兰亡国,这是一首具有波兰民族解放斗争英雄主义精神的钢琴作品,其中满怀着肖邦深切的思乡情、亡国恨。片尾兹皮尔曼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是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当然,结合电影情节与整体氛围的烘托,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那段在废墟里清晰响起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