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在注释中又补充说:以上这个“记载是根据各种报导而来,包括1926年北京大学一个学生写的回忆录,王苣章也引用过(南按:王曾出版过《中国青年运动史》),在很多类似的记录里也有记载,如1919年5月5日宪兵的报告(南按:《五四纪念文集》沈阳,1950年)。张国焘在他写的英文回忆录里提到他这次做过学生代表,但是在以前的记载里都没有这种记录。”正是对张国焘记载的怀疑,周策纵才在前文中打了个“另一个可能是张国焘”的问号,显然,张国焘所说是言过其实了。
就已公布的材料分析推断,所谓“五四运动”学生游行总指挥这顶金光闪烁的帽子,戴在任何一个的头上恐怕都不合适。如果说傅斯年是总指挥之一,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罗家伦、许德衍、张国焘、段锡朋等辈,也应列入“之一”,这当是一种最稳妥,也最能令各方接受的一个结论。
当然,不只是“五四运动”学生游行的总指挥莫衷一是,人言言殊,就整个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到底是谁的问题,也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纠缠不清的问题。“五四事件”发生不久,日本政府和北京政府就指责布尔什维克煽动了这场运动,但当时的知识分子领导者、许多外国观察家和外交官都否认了这一点。正如周策纵所说:“五四”时期后的几十年中,这场运动在中国公众中的声誉大大提高,各个党派都常常自称运动的领导者。而“中国的自由主义者、西方传教士及其作家经常过分强调自由主义者特别是胡适在这场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而国民党领导有时也宣称或暗示一些国民党员如蔡元培、吴稚晖、罗家伦和段锡朋等实际上领导了或影响了‘五四运动’,尽管他们同时还批判了这场运动的目的。”又说:“1949年后,胡适被共产党斥为‘五四运动’的叛徒,杜威和罗素则被称为帝国主义派到中国来的破坏‘五四运动’的‘间谍’。有位毛泽东传记作者甚至无视所有历史事实,说罗素一直是‘一名帝国主义战争贩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