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是陈源在报上公开张扬其事,为何牵涉到认为有此一说的顾颉刚?鲁迅又因何认为顾颉刚是这一事件的“阴谋家”呢?“盐谷一案”出现的几十年来,学术界产生了多种说法。如一位叫陈漱渝者,根据鲁迅与许广平以及章廷谦的通信内容,认为鲁迅不满顾颉刚,主要是“顾颉刚自称只佩服胡适、陈源两人,而胡适在20年代却多次给封建军阀出谋献策,幻想由他们来‘裁军’‘制宪’、实行‘联省自治’,甚至反对驱逐废帝溥仪出宫。陈源则是众所周知的鲁迅论敌。”又说:“ 1926年秋,鲁迅与顾颉先后应聘到厦门大学任教。顾颉刚曾表示不问外事,专一看书,但他推荐了潘家询、黄坚、陈万里来厦大,陈万里又推荐了罗常培、王肇鼎,因而在厦大国文系和国学院形成了一种势力。他们排斥鲁迅,说鲁迅是‘名士派’。同年12月,章廷谦(川岛)来厦大任国学院出版部任干事兼图书馆编辑。顾颉刚暗中竭力反对,但事成定局后,他又抢先向章廷谦报告。章抵厦门的当天,他还派人送章一大碗红烧牛肉和一碗炒菜花”等等。[1]这便是鲁迅反感顾并认为是“阴谋家”的缘由。
对于陈漱渝的说法,另一位名曰孙玉祥者表示不敢苟同,他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不能完全解释鲁迅为什么对顾颉刚这么仇恨。因为即使对待胡适和陈源,鲁迅在论争时,也没有违背自己为文原则而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更没有在小说中对他们进行影射。对‘阎王’这么‘宽大’的主儿会对‘佩服’他们的‘小鬼’那么严厉?这从道理上讲不过去。”[2]
事实上,即是当事人顾颉刚对鲁迅如此刻薄甚至刻毒地对他人身攻击也有些莫名其妙,百思不解。1927年4月28日,顾在给胡适的信中曾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真不知前世做了什么孽,到今世来受几个绍兴小人的播弄。”所谓“绍兴小人”,自然是指鲁迅。直到去世,顾颉刚都没能明白鲁迅究竟何以如此。后世有名为胡文辉的研究者,在《鸟头与红鼻》一文中,对鲁、顾交恶的死结曾作过解释,文曰:“鲁迅与顾颉刚交恶是现代文化界的一大公案,据说起因是顾颉刚曾误信陈源之说,以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人盐谷温的著作。鲁迅自然耿耿于怀,从此就‘盯’上了顾颉刚”云云。[3]
若按胡文所言,就不免牵涉两个悬案:一是鲁迅是否抄袭了盐谷温的作品;二是顾颉刚误信了陈源之说,然后又在圈内散布了这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