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这一评语的矛头看起来是胡、傅同指,而更多的是指向傅斯年,因为胡适尚有一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传世。而傅斯年则一直反对“著史”,以专题研究为重,又崇尚实证、客观之史学,号称“史料就是史学”等等。由于学术见解不同,致使个人关系进一步恶化。到了四十年代,傅斯年公开宣称他从来不读钱穆的书,而钱穆对傅也已表露出反感之色。据一位知情者回忆,钱穆尝谓傅斯年霸气十足,是水泊梁山忠义堂山大王一类人物,而傅斯年则骂钱穆根底浮浅,不足为谋。当钱穆的《中国史纲》出版时,一位叫张晓峰的朋友在重庆见到了傅斯年,询问对此书的看法。傅斯年对此嗤之以鼻,回答道:“我从来不读钱某人的书文一个字。钱某人屡谈西方欧美学术如何如何,那些知识其实都是从《东方杂志》转抄而来的,没有什么自己的发明创造。”那位叫晓峰的钱穆之友听罢,颇感愤怒,当即回敬道:“你既然号称不读钱某人书文一字,又如何知道得这么详细?” [9]傅氏遭此一击,“吭”了一声,涨红着脸,不再言语。
正是有了如此这般里里外外的隔阂与矛盾,使胡适、傅斯年与钱的关系从一个道上的同行者,最终步上了水火不容,分道扬镳的途程。
[1]载《厦门日报》,萧善因, 2005年3月4日。
[2]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40——141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3]《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著 北京出版社1982年出版。
4.《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57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5.《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80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6.《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68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7.《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61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8.《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60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9.《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218页,钱穆著,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