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如果严复与留学英国的机会失之交臂,那对他本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幸运,遗憾,还是灾难?如果他留下后参加1894年甲午海战会怎样?好在历史没法假设。
作为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的海军学生,严复等人深知自身此行肩负国家自强的期望和建设海军的重任,怀抱奋发有为,以“穷求洋人秘奥,冀备国家将来驱策”的理想,1877年3月31日,严复与其他同窗一道乘船赴欧留学。
为管理好这批留学生,清政府专门设置了华、洋两名监督。两名监督之间不分正副,无论是出洋学生的学习安排、生活以及各种经费的支出均由华、洋监督共同办理。作为第一届的洋监督日意格、华监督李凤苞是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的制定者,有关出洋一事的具体交涉,也由日意格、李凤苞分别与法、英驻华公使协商。
严复一行到达英国后,原计划是先入英国海军学校学习,然后再上舰船练习。然而到英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进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只得将原计划稍作调整。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由于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有外国学生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规定,我国学生十二人不能全数容纳……其二,依照英国皇家海军学校之规定,其课程可分为‘六个月’及‘九个月’两种,且欲就读该校,必须于九月一日以前提出申请,并经英文考试及格,始准于十月一日入学。我国学生于五月间到达,离考期尚早,从而英文程度亦嫌不足。”
由于距入学考试时间还早,为进一步开阔中国留学生的视野,1877年6月24日,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照会英国外交大臣达尔贝,希望协助安排中国留学生参观考察。获同意后,严复等人于7月上旬由李凤苞、日意格率领,参观了抱士穆德的船厂、船坞、炮台、海港等项设施,以及其练船教育情形,收获颇多。
1877年7月9日,英国外交部致函其海军部,要求安排中国留学生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8月8日,英国外交部送交其海军部一份中国留学生资料,有关严复的记载为:严宗光,现年23周岁,在福州船政学堂肄业五年,在练船实习并服役六年,曾任练船巡航将弁,中国水师正四品都司,练船总教习德勒塞上校称其为“非常机敏的军官和巡航员”。
8月21日,日意格从朴次茅斯开具送赴皇家海军学院的学生名单,除已上舰实习的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3人外,还有严复等9名。
9月27日,英方安排了入学考试,严复等6人获得通过,而黄建勋、林颖启、江懋祉未能通过,所以郭嵩焘只得请求派他们3人也上舰实习,并获得了英国海军部同意。
出洋章程对留学生的课程规定极严,更重要的是严复等人都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国家的期望与重托,所以,他们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希望在有限的9个月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优异表现立即引起校方的关注。刚入学不久,皇家海军学院负责人就向两名中国留学生监督通报,对严复等人的勤奋努力深表赞赏。
关于他们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课程学习情况,郭嵩焘日记中也进行了记载:
各堂教师皆专精一艺,质问指授,受益尤多。或所讲时无余力质问,则录所疑质之,以俟其还答。诸所习者并归宿练习水师兵法。而水师船又分三等:一管驾,一掌炮,一制造。管驾以绘图为重,掌炮以下以化学、电学为用,而数学一项实为之本,凡在学者皆先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