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一言筹办海军,则人才实为缺乏”。“海军强盛,不独系于财赋,亦视人才。嗟呼!今之海军人才又何足算乎?”为解决这个难题,严复指出,应继续由福建、广东等学堂培育人才,但需整齐课程,专设操船,加强训练,这样的话,人才缺乏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四是筑坞建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在北方营造了多处军港,但因甲午一战而丧失殆尽。旅顺、大连、威海、青岛等港口先后落入俄、日、英、德等国之手,而芝罘、秦皇岛也流为“商埠”、“公司”。“盖上下十年之间,而辽渤之良港以资敌矣。”“至今兴复海军,欲于燕齐之间,谋一军港,可以为根据地者,是诚至难”,但是不能因为“近港难求之故,遂置其事于不图”,闽浙一带良港很多,如三都、南北关、象山以及招宝、舟山等地,“几于随地皆可取资”。在“东南修一军港,实且远扼欧美,近控台澎,而为东洋之险要”,战略价值十分重要。目前的“战舰速率”通常为20余海里,一旦辽海有事一日之内即可抵达。因此他认为可以在南方建造军港,而北方“渤海之中,常有鼍矶、沙门(庙岛)诸岛,可资营度。盖其地虽属孤悬,然为之厚积聚而谨游徼,炮台、水雷,善为布置,如英地中海之摩尔塔,则亦海上之金城也”。严复还认为,在建设军港时,应加强海岸炮台建设。“至于口岸炮台,原与海军同为海防之政,一动一静,犄角相资。今者海军既已式微,斯炮台亦归荒废。”要使敌人不敢首先挑衅,就要营造海岸炮台,以与海军构成“犄角相资”之势。
1915年,严复眼看甲午战争后之日本已算得上海军强国,犹深感有潜伏之危机。他不胜感慨系之,叹谓:“海军者攻守之大器也……嗟夫!使如彼者(指日本)而犹以为危,则我之南北濒海万里,所恃以为屏蔽者云何?”提醒国人要居“安”思危,及早制定振兴海军、保住海权的对策。回顾严复对中国海权之忧、之思、之策,时至今日仍可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和持续的鞭策。
严复晚于马汉14年出生,却与马汉的经历极其相似,比如,马汉16岁时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严复15岁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马汉46岁时到新成立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任教,两度出任该院院长,严复28岁执教北洋水师学堂,实际担任校长20年;马汉67岁被授予非现役海军少将,严复59岁被特授海军协都统(类似中国现在的少将);马汉1890年正式提出海权论,严复1898年开始提出中国海权思想,号称中国的马汉。
然而,为何美国的马汉起来了,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上力量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为“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而严复的海权思想却影响甚微,严复本人也只是被当作海军元老看待呢?这其中原因耐人深思。
仔细分析,除严复本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救国、改造国人思想和中国文化上之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重陆轻海思维严重禁锢了官僚阶层和民众的海洋意识,加之严复提出海权思想之时正值晚清腐败没落、为保存封建皇权而疲于奔命之时,保命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去关注这些。所以现在看来,即使严复完整提出中国版的海权思想,恐怕也不会让清政府接受进而引发国人强烈认同。从魏源的《海国图志》最后仅仅被理解成“船坚炮利”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人生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思想传播成功的根本在于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一个落后保守的国家,一个安于现状的民族,是不可能诞生伟大思想的。即使思想的光芒足以照耀千秋,仍会被湮没在短视功利的世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