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略海权,中国式马汉(2)

号角响起 作者:车安刚


除此之外,严复认为海权关乎国之兴衰强弱。他认为英国之所以强大,在于“英之海权最大”,“自其国绕大西洋而入地中海,出苏尔斯、红海,达印度洋,过新加坡北首而入吾之东海。沿途岛埠,如置驿然,蝉联不绝,以为屯煤转饷之资;而辅之以全球之海线,此可谓莞五洲之锁钥者也。”由于“英之海权最大”,所以“商利独闳”、“馀国出而行贾,皆有仰于英,而英则无所待于馀国。”

意思是海权的强大,会带来经济的发达和国力的强盛。

这个思想在《法意》按语中也得到了明显体现,“以岛民而擅海权者,未有不为天下之强国也”,“古今未有能奋海权而其国不强大者”,“向使高瞻远瞩,早建海权,国振远驭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交通既恢,智力自长”。这说明严复的海权思想指的不单是国家对海洋的军事控制权,还包括海上贸易航运的控制权。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严复还将海权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从国际战略相互配合的需要来认识。如在谈及“先振声威、乃资联合”时,严复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比我国春秋战国时的列国兼并还激烈,“吾国……他日者或处而为自保之计,或出而为逐利之争,择国而与,固亦长算。然而合非徒合而已也,必其兵力足恃,彼能角而我能犄之;不然,则降处所谓保护之国,而流弊无穷。然则即为联合之谋,亦非大修武备不可,且非大修海军之武备不可。盖唯有海军而后有以电掣风驰,而供临时之策应,庶几得此,不徒为敌国所不敢轻,即与国亦不为藐视。”“吾国海线七千里,非海军岂足图存,他日国权伸张。自必有强盛海军为之防卫”。由此可以看出,严复是站在国家大战略的高度来理解海权的,并将海军看作国家富强的标志。他的海权思想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海洋权益维护。

第三,论述了如何发展海权。严复认为,发展海权,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加强规划,购造船械,选将设学,筑坞建港。具体措施是:

一是加强规划。严复指出,海军之事极其重要和繁重,必须认真“规划营办”。他专门列举了外国发展海权的经验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彼外国之缔造海权也,或一港而经数十年之营造,或一船而糜千余万之巨资。审曲面势,选材庀工,皆经专门大师详访细论。又必计用以立体,相敌以为图,墨守输攻,钩心斗角。炮必取于及远贯坚矣,而身重又为所必计;船必用其利行耐战矣,而省煤又不可以弗图;炮台必能策应,而客主之势始分;船坞必能速修,而接厉之气始奋。他若鱼雷屯雷,动静殊用,猎舰沉舰,明隐异施,日新月异,更仆难尽。然此犹是以形直言之者也。若夫训练之法,部署之宜,学堂应分几处,练船宜有几艘,南北宜练几军,战快应置几舰,经费所需者都若干兆,成效可卷者系若干年;他若将弃员位俸费之章程,统帅节制指挥之权限,此皆大事,必预熟筹。且使有形势而乏精神,将糜巨款而同无用。”其核心思想就是,加强海军建设,必须从船炮等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经费筹措、作战指挥等方面加强规划、统筹管理,否则会有形无实,光有规模没有战斗力,进而重蹈北洋水师惨败的覆辙。

二是购造船械。严复指出甲午战败与北洋水师舰艇、火炮等装备的缺陷有关,“一军之内,有铁甲而无游击之快船,有钢弹而无速放之快炮”,“敌觑昔短而用其长,又用其轻疾以乘吾之迟重”。加之,“现有之舟寥寥无几,若不更添新舰,恐上之不足以壮国威,下之亦不足以联众志。”因此,应“多置巡洋快船及浅水炮舰”。

三是选将设学。严复深刻意识到,兴海军、强海权非有人才不可,但培养人才极为不易。“盖自始选以至成学,积其日月,皆已十有余年。其培之之难如此。”尽管清廷兴办海军教育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甲午海战溃败,使原有人才伤亡过半,所以他对海军人才匮乏状况非常担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