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 历届主 专业硕士学位 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 论文选圄啕 论文作者/毛秋瑾指导教师/华人德 答辩时间/2 00 2年5月 毕业学校/苏州大学 2321:it 魏时敦 期煌经 写书研 法究 【 内 容提要】 本文将北魏时期的敦煌写经书法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 毛 背景中 , 主要运用考证的 、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全面考 秋瑾 察,以期在准确把握文献和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接近历 史真实,勾画出北魏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敦煌写经书法的整体 风貌和发展演变的过程。结构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北魏 敦煌写经概况" 考察了 敦煌地区 的佛教传统及佛经的翻译、 抄 写情况, 探讨了北魏统治者与敦煌写经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写经 机构和书法教育等 问题;第二部分 风" 具体分析了书 法较有特色 、 题记也较为清晰的 写经卷子 , 并将敦煌写经与 其他书法样式进行比较 , 揭示了 写经书 法的特 征和人们对写经书法的审美认识。 【关键词】 北魏敦煌 写经 书法⑨ 历届书法 专 业 硕 一、北魏敦煌写经概况士学位论文 选 (一)敦煌地区佛教传统与佛经的翻译和抄写翩 翩 严 "敦煌"之名源于古代民族语音,汉武帝时作为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一 正式并入汉朝版图,其名也变成汉字固定下来,井沿用至今。从地理位置来看, 到「北魏时期敦煌敦煌处于河西四郡的最西端,是中原与西域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因为当时中原通往西域的陆路有南北两条道路,北路由敦煌到吐鲁番、库车等地,南路由 敦煌经白龙摊、罗布泊而达和田,两条道路都会聚于敦煌。 写经书法研究 由于敦煌地处中西交通的要道,因此它是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 在公元2世纪前,佛教就已传进敦煌和中原地区。佛教最初传入时,译经是最 主要的佛事活动之一。东汉末叶,西域的许多佛教僧人相继来到中国,开始从 事佛典翻译工作,如来自安息的安世高,来自月氏的支委迦谶、支醒,来白天 空的生佛朔,来自康居的康孟i羊等,另外还有笃信佛教的西域商人因经商来到 中国后也进行佛经翻译的,如来自安息的安玄,就曾和严佛调共同合作译经。 毛秋瑾 正是这些来往于中原和西域的佛教学者们,将佛教及其经典广布于敦煌和其他 地区。 在西域僧人的影响下 , 敦煌本地也产生了得道高僧 , 生活于西晋时期的兰 怯护,就是这样一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据《高僧传》记载, 空陆护梵文名为罢 摩罗刹,是世居敦煌的月支人,本姓支氏,八岁时出家,拜外国僧人笠高座为 师,从师姓生。晋武帝 ( 265 - 290)时,他深感当时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 忽略西域佛典的传译,因此决心通过译经弘法。他跟随师傅到西域,游历诸国, 通晓了西域各国的语言文字,搜集到大量佛教经典,回到中原。从敦煌到长安, 沿路传译,写为晋文。他翻译了《贤劫经》、《正怯华经》等一百多部经典, 一 生译经写经,孜孜不倦。由于生陆护原居敦煌,时人给予他"敦煌菩萨"的美 誉。追随笠怯护译经的还有请信士聂承远、聂道真父子和他的弟子生在主乘、兰 1!首、张玄伯、孙休达、陈士伦、孙百虎、虞世雅等人。兰主主乘早年师事兰昌 护,随其在敦煌、长安笔录译文,后来到敦煌,立寺延学,忘身为道,诲而不 倦。在敦煌一带,他的影响不亚于空住护。另外,曾与生告护同隐于长安山寺⑨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的名僧于陆兰的高徒于道邃也是敦煌人。西晋时,还有单道开与其同学九人在 敦煌地区弘法习禅。 到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这一 时期,由于敦煌地处偏远,中原的大动乱对其影响甚微,因此社会较为安定。 当时,许多中原士子避难河西,传授儒学,使那儿的文化也很发达。十六国前 期间西统治者们崇尚儒学,敦煌地区儒学盛行,出现过著名的学者和著作,修 建过一些相当规模的儒学教育、宣传设施。与此同时,统治者们并不排斥佛教, 有的还大力提倡。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凉外|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 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可见佛教有很大发展。 们ι←北 十六国时期敦煌也经历了治乱兴废的反复。前期一个世纪敦煌局面安定, 魏时期 发展较快。西凉李量时期,敦煌一度成为西凉国都。自西凉建初元年 (405年) 敦焊写经 李景改都酒泉,人户皆迁走。敦煌进入衰落时期。 420年北凉灭西凉,次年1且 归 渠蒙逊再度攻破敦煌后"屠其城" 0 439年北魏灭北凉后于441年继续西击占据 法研究 酒泉、敦煌的沮渠无讳(沮渠蒙逊之子) ,直至442年无讳弃敦煌而走。是年李 景孙李宝自伊吾率众二千人据敦煌,缮修城府,安集故民,敦煌才开始从衰败 中复苏。李宝这时归附了北魏。此后数年,李宝被召往平城,北魏在敦煌设军 镇,河西走廊西端的军政中心又从酒泉移到敦煌,敦煌再度进入发展时期。 毛秋瑾 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中,敦煌地区的佛教发展很快,原因有三:第一, 统治者的提倡。如前秦持坚笃好佛教,他在位期间,佛教称盛。又如北凉沮渠 蒙逊也笃信佛教,亲自倡导和组织在其国都凉州进行佛经翻译和石窟营造活动, 他的身体力行使佛教信仰和佛教造像在河西地区风靡 →时。第三,敦煌所处的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各国高僧来往频繁。如 400年,西行求泣的我国著名高僧 法显,途中就曾在敦煌夏安居两个月。周宾僧人罢摩谶曾在西凉李景时期来到 敦煌,在此熟习了汉语。沮渠蒙逊灭西凉后,将他作为"圣人"接到姑藏(今 甘肃武威) ,由他主持译出《大般涅柴经》等十一部佛经,奠定了大乘佛教在 河西广泛流传的基础。商宾僧人罢摩蜜多于423年从龟兹到敦煌,建立寺院。据 《高僧传》记载,罢摩蜜多"遂度流沙,进到敦煌,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二植 奈千株,开国百亩,房阁地沼,极为严静。顷之,复适凉州,仍于公府|日事 , 更耳堂字,学徒济济,禅业甚盛" [ IJ 。 他为讲求苦修的禅蓓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第三,十六国后期战乱带来的恐怖和灾难,也刺撒了佛教发展。⑨ 历届书法专业硕 到北魏时期,佛教又出现新的 局面。由于北魏历时较久 ( 3 86 士学位论 534) ,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也较 文选 多。据《魏书·释老志》记载"魏 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 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 千九百一十九卷。"这里所列佛经 nA 数量,当是指在北魏境内流传的各「北 种佛经数量,而不是译经的数量。魏时期敦 关于北魏译经的情况,汤用彤先生 煌写 有专门论述"元魏孝文帝于太和 经书法 十八年 (494)迁都洛阳。其后宣武 研究 帝、孝明帝及胡太后均奉佛怯,洛 阳译经之盛,前代所无。而永宁寺 译场之壮丽,世未曾有(详见《洛 阳伽蓝记»)。当时译经之僧人,为 图 1 罢摩流支、捧场、菩提流支、勒那摩 毛 秋 捷、佛陀扇多、瞿罢般若流支(乃婆罗门人)等六人。"[2] 总计元魏时期共有译人 瑾 十二个,译经八十三部二百七十四卷。 [3] 隋唐以前尚未有印刷术,佛经的翻译流通,离不开佛经的抄写。抄经是佛 教弘峙的主要宣传散播手段之一,«怯华经 ·普贤菩萨劝发品》云"若有受持 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怯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4] 修习书 写佛经,被认为有无上功德。 关于中国的写经传统,郑汝中先生说道"写经,是我国一种民间风俗。在 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普遍在民间流行,它是以佛教的信仰崇拜为心理基础, 以寺院为集散中心的一种全社会的文化活动。先民们承先启后,以最大的毅力 , 用抄写佛经这种形式,来表示对佛门的版依,表达自己对佛祖的虔诚和奉献, 对社会所尽的功德。因此,全社会各阶层,无论官署、庶民、僧俗百姓,都投 入这项活动,源源不断地将写成的各种经卷汇集于寺院。" [5] 在现存的敦煌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写经的规格程式和书体面貌。经⑨ 搭配辛量管世陆由精革命由法模洪峰点和伊位垂在每品在咱也 -t 再现象晶←梧智 ν豆 A yh 苦苦牛坡,毒幽副市娘和他也辛苦寻 u抖 …ι乞J卢乏h豆配配叭 一配辄繁莘朵都一夺措喝喝帽嗓音… - 梆 川呆ι岳棉怒芝~瓦号辜 知Ti扣h m 吼 曹武h 嘀 槐苦 氟 一拍来吁钱也唱本就命恼地~h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者 叫 1 集羁 吝z咆漉睛 法 怦 电 输 雪革 施 忏 h 鲁晴也 2 峰 H域 h 件合 F 品 u 克啡障 待宫,h立薄晶夺索咱京仔立私主电罢品 弟 拖 A 嗓去A Z 母 s 嘱 喂 也辜 h 渝g 喂 若 元z 矗在挣 mhm官祖辈革是管 s 章 矗慕带 圣吾京z告 b集珉 点 zp 黯率 鑫悔 将z量 a笃由 晶宫樵品惨然很奄艾辈也 忽dw - 悻空军骂 .牟辜 也 E 流麟终也怦翁拽\'闭路由咱i 持 4\' 垃ιbM.h 霍 刷 咽 h斗亏;啤乏ι铃啊 战 吨 恶 " 现 梅 品 钝 .L蛋 跑 相 岛 可掏A 啕岳i忽宫且也绳第 品§ 主笃 式 智 蜻 M 在 a 晶咱 回hR 如 』忑 d … 鸣 惊兔 私 W * ι品Z 梅 毒 炖阳 辈z响 悻2衍豆# u L 钵 U吻 世 k响 也收 血 写 法等 能峙。 LM 驰 治 品幡 自 .钟2横 舍 番支辄 L帕沁帕ι 费 主Z 和 毛 统 . 叮z民 品 嘎 唱 豆龟缸娓碗喜枯号 v毛 毒 杰 啊 喝需琅 嘱 豆苟可 喃吝 乱 堵 电 传 遣 晶梅喝支辄孚 品 在 族军 岛 品骨 耕 也 地 且 忠毫 包ι品 弘 部 远 谴 刃←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 押 缸 tAA 吵 霄 噶 莲 私 远也 咀遭 每段 现 莘 如 津 也持 图 2 丁 卷抄写前一般都画好乌丝栏,最常见的格式是每行抄写十七字,华人德先生认 为这可能是为了便于计字和校对。 [ 6]经文抄写完以后一般都有题记,写明抄经 的时间和抄经人的姓名。如上海博物馆藏后凉麟嘉五年 ( 393 ) «佛说维摩i吉经 卷上》题记"麟嘉五年六月九日王相高写竟疏拙见者莫笑也。" (图 1 )说明写 经人对书陆的好坏非常在意。有的题记中还记录有信仰者的某些愿望。写经人 毛秋瑾 的身份,从题记看可分为寺院僧尼、经生和普通信众,经生以抄经为职业,又 有官府经生和一般经生之别。写经人的署名、称谓也很多样,除经生、官经生 外,还有普通信众,自称善男子、善女人、信士、请信士、请信女、弟子、佛 弟子等等。 写经的书泣,整体而言,工整端庄。北魏以前的写经卷子留存下来不多, 主要是隶书昧放重的正书体,如上文提到的后凉麟嘉年间写卷以及甘肃博物馆 藏前凉写卷《陆句经卷下» (图 2 ) , 字体相仿 , 风格朴拙 , 每字有一主笔较粗 重,整体看来很有节奏感。北魏历时较长,从留存的写卷中可以看到隶书成分 逐渐减少的轨迹,其书法风格将在文章第二部分作详细分析。 (二)北魏统治者与敦煌写经 对于佛教早期在中国的传播,钱穆先生曾说过"直至西晋末年,北方大⑨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乱,诸胡群起,那时佛法更见盛行。胡人中不少信受佛陆的。他们自认在中国 不是传统的统治者,因此很情愿来弘扬非传统的宗教,最著名的如石勒之敬事 佛图澄,再坚之敬礼释道安,姚兴之敬礼鸪摩罗什,北方佛教因受诸胡君主之 尊奖而大弘。因此北方佛教,始终与政治发生密切联系。" [7] 钱穆先生的这段 话,既点出了西晋末年至北朝时期佛教在北方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又一语道 破了北方佛教传播的重要特点,其特点就在于"始终与政治发生密切联系"。北 魏政权与佛教的关系就充分说明了上述两点。对此,前人多有论述,此处不再 M 赘言。本文只想结合北魏佛教的发展情况来谈一谈当时的统治者与敦煌写经的「北魏 关系。时 期 太延五年 ( 439)北魏攻灭建都姑戚(今甘肃武威)的北凉,标志着北方 敦煌写 经 书 法 研的统一,但敦煌地区还经过几年反复,到 442年北凉沮渠氏余部才撤出,敦煌 旋即被李景孙李宝占据。李宝遣其弟为使去平城要求内附,北魏封李宝为沙洲| 究 牧、敦煌公。 444年北魏将李宝召往平城,敦煌置于北魏直接控制下。直到大 统元年 ( 535)正月西魏建国前,敦煌在北魏统治下实有九十三年 ( 442-534 )。 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北魏统治集团与敦煌写经的关系大体表现为间 接和直接两个方面,其间始终贯穿着北魏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北魏写经之始, 饶宗颐先生指出"可追至道武皇帝时造开泰、定国二寺,写一切经"。"]史载, 毛秋瑾 道武帝好黄老,颇览佛经,礼敬名僧,曾于天兴元年 ( 398 ) ,下诏崇佛。但其 时北魏势力尚未控制敦煌,笔者在现存有题记的敦煌写卷中也未发现相关的卷 子。故可以认为,是时北魏与敦煌的佛教、写经并无什么联系。只是到了太武 帝时期敦煌佛教才受到北魏政权的影响。一是太延年间太武帝灭北凉时,据 《魏书·释老志》记载"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 还可参见《续高僧传·僧朗传», t冒魏军东归 , 掳掠沙门与之俱还。 这一方面 使才北七魏平城(北魏都城) "象教弥增 区佛教发展受到景影5晌。另一就是太武帝"废佛"事件。太武帝本来也"归宗佛 ?去,敬重沙门" [町,但后来"得寇谦之道,帝以洁净无为,有仙化之证,遂信 行其术" [ l01,奉其为"国师",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终于在崇信道教的司 徒崔浩的鼓动和策划下,同时也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于太平真君七年 (446)正 式下诏废佛。其诏曰"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非肤孰能去此历代 之伪物。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 t者有佛图形像及胡经 , 尽皆击破焚烧, 沙⑨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噩噩 门无少长悉坑之。" [1I]以致"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 [口l 。 由于这 两件事的影响,敦煌地区佛教的发展必然受阻。这一情况从现存有关敦煌写经 中也可见出一些端倪。在笔者搜集的资料中,现存有确切纪年的北魏写经最早 为 454年的《大葱如来告疏» (见附表) , 题记中有 "兴安三年五月十 日 " 等字 样,"兴安"为北魏文成帝(太武帝之孙, 452年即位 , 即位约一年 , 即下诏复 佛住)年号,兴安三年即 454年,此时离开北魏在 442年开始控制敦煌已有十 二年时间,其间几乎没有留下完整的、有题记的佛经写卷,不难看出上述历史 上重大事件对敦煌佛教及写经发展的间接影响。 文成帝\'恢复佛诠使北魏佛教迅速得到发展。《魏书 ·释老志》载"天下承 Nμ←北 风,朝不及夕,住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此后北魏 魏时期 i者帝及皇室成员皆崇奉佛教, 北魏{弗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这种风气的 敦煌写 影响下,帝王和皇室成员无不大兴佛事,其中就包括了现存敦煌写经所陆及的 经书 "国舅"冯熙和东阳王元荣两位皇室成员,从而反映了北魏统治集团对敦煌写 法研究 经的直接影响。 冯熙,宇晋国,据《魏书》卷八十三上《冯熙传》记载,他是"长乐信都 人,文明太后之兄也"。文明太后即文成帝皇后冯氏,献文帝即位后,她作为 皇太后临朝听政,具有非凡的政治胆识与才干,是北魏中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 毛秋瑾 女杰。冯姓为当时北方燕地之望族,十六国时期一度建立过北燕政权,世奉佛 泣。到了冯太后和冯熙之时,则崇奉更甚。冯熙的生平事迹,除《魏书》、《北 史》有他的传记外,饶宗颐先生和藤枝晃先生都有详细考证 [川,此处不再赘 述。本文试通过对 S . 0996号《杂阿田比去心经》卷六后题记的分析,来考察他 与敦煌写经之关系 。 这篇题记文字较长,首先是对杂阿毗罢心经作了简略介绍,相当于题解, 其次说明写经的原因,接着是赞文,最后记载了写经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冯熙为报答皇恩,祈祷皇帝和太皇太后长寿而书写"一切经", 时间为太和三年,即 479年,此时已是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执政,太皇太后 即冯熙之妹文明太后。写经地点为洛州(今洛阳)。当时冯熙担任多种官职,其 中就有"洛州刺使" 一职。他发愿写十部"一切经"。 一部"一切经"有 1464 卷,再加上每卷增添题解和赞文,这真是一项惊人的事业。据藤枝晃先生估算, 写一部"一切经",十个人要一年半乃至二年。 [ 14]况且据史书记载,冯熙一生⑨ 历届书法 不止写十部"一切经 专业硕 在i诸者州镇建佛图精舍 , 合七十二处 , 写一十六部一切经。 延致名德沙门 , 日 与 士学位论文选 讲论,精勤不倦,所费也不货"。可知在太和三年以后,冯熙又续写了六部"一 切经"。由他发愿,共写两万一千多卷经,如此大规模的写经,既可想见当时 佛风之炽,更可推知当时写经己蔚然成风,规模化写经所必须的专门机构、专 业人员、抄写地点、 一定的书怯风格、写经格式也必然已经产生。 在冯熙之后 , 有一位皇室成员与敦煌写经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就是东阳王 M 元荣。元荣为北魏第二代君主明元帝的四世孙,在北魏孝昌三年 ( 527)被派「北魏 时 往敦煌出任瓜州剌史(敦煌于太武帝时设镇,孝明帝时废镇设瓜州,因当地盛 期 产瓜得名)。北周取代北魏后,他仍留任此职,直至去世。在现存的敦煌写经敦 煌 写 经 中,有一组由元荣供养的卷子,时间从 530至 533年。笔者根据近年来新披露 书 的一些文献对藤枝晃先生《敦煌写本概述» [15] 文后 《东阳王供养的卷子》 附法研究 表作了增改,兹录如下 : [I 6) 序号 编号或收藏地 名称 年号 朝代 公元纪年 *① 日本主都博物馆 仁王般若经 永安三年 北魏孝庄帝 530 ② 北/殷 46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建明元年 北魏京海王 530 ③ 8 .4528 毛秋瑾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建明二年 北魏东海王 531 * ④ 日本中村不折藏 律藏分卷第十四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 ⑤ 上图 1 11 ( 8 1 256 1) 维摩疏卷第一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⑥ 北/菜 50 摩i可衍经卷一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⑦ P.2143 大智第廿六品释论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③ 8.4415 大般涅粱经第卅一 永熙二年 北魏孝武帝 533 这组卷子均有题记。试以上图 11 1号(图 1 9)卷子为例作一点具体分析。 其题记录文如下 : 大代普泰二年岁次主子三月乙丑朔廿五日己丑。弟子使持节散骑常侍、 都 督领西i者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瓜州剌史、 东阳王元荣,惟天地 妖荒,王路否塞,君臣失礼,于兹多载。天子中兴,是得遣息,叔和i者阙,修 定弟子,年口口患,异望叔和,早得回还,敬造维摩疏百部供养。 从题记可以看出,写经的目的是祈愿早日返回中原。在其他几个卷子的题 记中也可以看到类似内容。另外,赵万里先生还曾见过一卷《妙法莲华观世音⑨ 历届书法 经»,卷尾题记有以下文字 "请信士佛弟子尹波……户从主人东阳王殿下,届 !脂瓜土。 " "愿东阳王殿下,……保境安蕃,更无虞寇,皇途寻开,早还京国。 " 专业硕 落款是"大魏孝昌三年岁次丁未四月葵巳朔八日庚子佛弟子假冠军将军乐城县 士学位论文 开国伯尹波敬写"。 [ l 7l从中可以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元荣出任瓜州刺史前在京 选 城任职,到瓜州后,他本人希望早日返回京城; 二是他到瓜州任职时他的护 国嗣 从、部下都跟随他 "届临瓜土" 。 回乒北魏时期放煌写经书法研究 元荣从佛风甚盛的洛阳来到敦煌,其本人又极其崇奉佛教。到了敦煌后即 开始大兴佛事, 一方面在莫高窟大事修建桐窟,对此,立于敦煌的武周 《圣历 碑》就有记载。另一方面,元荣还大造佛经。现存的写经题记中有大量记载。 除了上述的上图 1 1 1 号题记中有 "敬造维摩疏百部供养"外 , P .2143题记中有 "敬造无量寿经一百部", «律藏分卷十四》题记中有"瓜州剌史东阳王元荣敬 造无量寿经一百部" , S .4415 题记中有 "敬造涅柴、 法华、 ……维摩、 药师各 一部 , 合一百卷"。而这些都是在 532年、 533年这两年内发生的事。要完成这 么浩大的工程,显然需要成立专门的抄写机构并延聘、培养专业抄手,结合上 文有关题记中提及的元荣到瓜州任职时从洛阳带去了许多护从和部下这点来推 测,许多经生很有可能就是元荣从中原带往或招募至敦煌的。这一点从这组卷 子的书怯风格与十多年前敦煌官府缮写机构所书经卷的书法有较大区别也可以 毛 得到证明。他们的到来,给当时敦煌的写经书法注入了新的面貌,这将在后文 秋露一 述及。 (三)北魏敦煌的写经机构与书法教育 关于北魏时期的官办写经机构情况,查 《魏书》、《北史》都没有相关的记 载,但现存敦煌文献中有一组北魏写卷可以有力地说明当时在敦煌已经出现了 官办写经机构以及官方抄写者"官经生"。 现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这组具 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卷子的编号、 名称、时间和题记内容抄录如下 : I .S. 1427 «诚实论卷第十四》 永平四年(5 1 1) "经生曹法寿所写用纸廿五张永平四年岁次辛卵七月廿五日 敦煌镇官经生曹陆寿所写论成i乞 典经师令狐崇哲 校经道人惠显"⑥ 历届书法 II .S. 1547 «诚实论卷十四》 延昌元年 (5 1 2 ) 专业硕 "用纸廿八张 延昌元年岁 (次 ) 圭辰八月五 日士学位论文 敦煌镇官经生刘广周所写论成tL 选 典经师令狐崇哲 校经道人洪俊"圄 * 皿. 《华严经卷第四十一》 延昌二年 ( 5 13 ) 国 "延昌二年岁次水巳(应为"葵巳" 一一笔者注) 四月十五 日 敦煌镇经生曹能寿写此经成tL" mAF *IV. 日 本书道博物馆藏《摩i可衍经卷第三十二》 延昌二年 ( 5 13 ) 魏 "用纸廿五延昌二年岁次葵巳六月廿日时 期 敦煌镇官经生马天安所写经成i乞 敦煌 写 经 校经道人 典经师令狐崇哲" 书 日本大谷大学藏 《华严经卷第四十七》 延昌二年 (5 13 )法 研 * V. 究 "延昌二年岁次费巳七月十八 日 敦煌镇经生张显昌所写经成i乞记竟 典经师令狐崇哲校经道人" 盯 . P .2110 «华严经卷三十五》 延昌二年 ( 5 1 3 ) "口口年岁次费已六月廿三日 毛 秋 敦煌镇经生师令狐崇哲所写经成i乞竟用纸廿一张校经道人" 瑾 VII .S. 341 «大楼炭经卷第七》 延昌二年 ( 5 1 3 ) "延昌二年岁次葵巳六月口日 敦煌镇经生张显昌所写经成i乞 用纸廿口 典经师令狐崇哲 校经道人" VIll.S. 2067 «华严经卷第十六》延昌二年 ( 5 13 ) "延吕二年岁次水巳(应为"葵巳" 一一笔者注)七月十九 日 敦煌镇经生令狐礼太写此经成tL 用纸廿四张 校经道人 典经师令狐崇哲" 民 . S . 9 1 4 1 «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延昌二年 ( 5 1 3 ) (此卷笔者在 《敦煌宝藏》 中未发现,藤枝晃先生可能见到原件 或影印件。) X .S .6727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 延昌三年 ( 5 1 4 )⑨ 历届拈法 "一交(应为"校" 一一笔者注)延昌三年岁次甲午四月十二日 敦煌镇经生张阿胜所写竟 用纸廿一张 专业硕 士 校经道人典经师令狐崇哲" 学位论文 *XI . «大品般若经卷第八》 延吕三年 (5 1 4 ) 选 "延昌三年岁次甲午七月廿二日 跚圈圈乒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 敦煌镇经生曹在是寿所写经成i乞 用纸廿六张 校经道人 典经师令狐崇哲" XII .P.21 79 «诚实论卷第八》 延昌三年 ( 5 1 4 ) "延昌三年岁次甲午六月十四日 敦煌镇经生师令狐崇哲于陆海寺写此论成i乞竟 用纸廿六张校经道人" [18] 这十二件写卷的题记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从时间来看,这组卷 子写于 5 11 -5 14年,为永平、延昌年间,当时北魏统治者为世宗宣武帝元恪。 据 《魏书 ·释老志》载"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 标明义旨。在!p门条录为 《内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弥企尚。"在宣武帝的倡 导下,佛教大盛,这组写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从具体内容来看,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每件题记都提及了 "典经师或经生 师令狐崇哲"这个人。所谓"典经师",指的是主持、领导写经工作之人: "经 毛秋。 瑾。 生师" 则指经生们的师傅。 令狐崇哲集这两种身份于一身, 这就再明显不过地 表明,这组卷子是由他所领导井传授写经书陆的一个专业的抄经机构所抄写的。 不仅如此, 他本人还亲 自抄写 , 仅仅是在上文所列的十二件写卷中 , 就有三卷 是他所写。 可惜对于这位写经机构"领袖" 的具体情况, 我们除了知道令狐氏 是当时敦煌地区的大姓豪族之外 [ 1 9l,其他资料一概阙如。再从抄写者情况来 看,其姓名如曹陆寿、 刘广周、 张显昌 、 张阿胜等表明了他们都是俗家子弟 , 其身份除都是 "经生" 外, 曹陆寿和刘广周还特别点明是 "官经生" , 这就充 分表明了抄写者都是专门从事抄经事业的官方经生。除了上述的一些表明身份 的专用称呼外,题记中还出现了"校经道人"这名称。这无疑是对负责校对 所抄佛经的僧人们的称呼。题记中所出现的多达五种("经生"、"官经生"、"经 生师"、"典经师"、"校经道人")的专门身份用语正表明了当时写经工作的分 工情况和专业化、 官方化色彩。⑨ 历届书法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选回国 固 ω「北魏 时 期敦煌 写 经书法 研 究 毛 秋瑾⑨;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且漏写"国"字,似有不耐烦之嫌。在抄写佛经正文肘,开始两行的字写得很 认真,也注意到了字与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到第三行写有如下文一一"天安 二年八月廿三日令狐归儿课王三典张旗虎等三人共作课也" 。接着又抄写佛经 , 字越写越紧凑,到最后笔画很细,笔迹也很潦草。中间这段文字可看作整个抄 经片断的题记,练字者有意无意中加入的这句话使我们清楚地知道,练字者名 令狐归儿,他和王兰典、张旗虎三人一起练习抄经。他的字体是隶书,横画带 有明显的蚕头菇尾,笔锋明显,用的应是硬毫笔。练宇者年岁尚轻,字很稚拙, 且没有很好的耐心。由此来推测,当时孩童们三五成群,以佛经写卷为范本, 在一起练习书;去,应是一件惯常之事。 "←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 这种练字的卷子在敦煌文献中还能找到一些,但大都没有题记,从其字体 和内容来看,多在隋唐时期。查史书可知,与官办抄经机构的成熟相对应,唐 代对政府抄经书手的培养己较为规范。据《唐六典》卷八记载,"有性爱学书 及有书性者,即入(弘文)馆学书",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曾教习楷单。 沃兴华先生在《敦煌书法艺术》 一书中对唐代书告教育作过专门论述。他列举 了流行于敦煌地区供人临摹仿效的盐帖范本,如P . 4508((唐太宗温泉铭》唐代 拓本, P .4510 ((欧阳询书化度寺碑》唐代拓本和P .4503 ((柳公权书金刚经》唐 代拓本。 24他将书盐学习的情况分为两种,一般善书者所临怯帖多为王著之作 毛秋瑾 品,如P .4764号卷子在两通《书涵》中间夹临了一段王素之的《兰亭序», P. 2622号卷子的背面也临摹了一段 《兰亭序弘 一般学生主要临摹智永 《真草千 字文》和《开蒙要甘Ii»等启蒙读物,如S . 2703习字是典型的严格训练的作品, 每行首字为老师所写的例字,学生照着临写,老师陪伴在旁指导,学生临写一 个字达六七遍时,老师便再写一个示范宇例,让学生一进步临写。这些情况表 明,古代敦煌地区是有专门的书法教育的。 二 、 北魏敦煌写经的书体和书风 (一)写卷书风详析 北魏势力控制敦煌地区约有一个世纪 (442-534 ) ,在这近百年时间中产⑨ 历届 书 法 生并保存至今、有明确纪年的敦煌写卷据笔者初步统计共有五十件左右,其中 专 业硕士 写有北魏年号、内容和佛教有关的卷子有四十五件,其余有四件是写有南朝年 学位 号的佛经卷子,还有一件是北魏和平二年 ( 462)的《孝经残片)),内容为儒家 论 文 经典。笔者选择了所能见到的影印文献中书怯较有特色、题记也较为请晰的若 选 干写卷,在下文作逐一分析,以探求保存于敦煌文献中的北魏写经的书陆风貌。 敦研 0007大慈如来告疏兴安三年 (454 ) 但 "兴安兰年五月十日谭胜写/传教人愿生生之处长直弥勒"「北魏时期敦煌 这是笔者所见敦煌文献中有北魏年号的最早写卷。内容为有关北魏民间流 行的弥勒信仰的佛教传贴。(据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马德先生介绍日 写经 本藏有一件太平真君七年 (446)的写卷,不过很可能是膺品。)其宇体处于隶 书法研究 楷之间,横画起笔轻收笔重 , 已无明显"蚕头燕尾",字形较方,结构紧凑,稍 有斜势。 除下部有残缺外 , 通篇布局完整 , 间距疏朗, 笔致朴拙, 堪称写卷书 告中的精品。(图的 北 87 1 2/地 76戒缘下卷太安四年 (458 ) 毛秋瑾 "比丘怯敢所供养经安太 (应为 "太安", 原卷有符号标明) 四年七月三日唐 ‘ ,可 · 岛捕略带典兔品筝翼贯主开咏叹韩 也 磊如川崎常曲Ah 蟠胁町等忑缸阴森管营和占如 岛事瞟事幸毒草如曲鹏在夜穿黯嚷抽吗由市错虫\'月就吨毒急电,.负 ! 菩提 在 舜v p V 靠 部 静 f 品 第 、费品嘈睡吨赘瞌阴阳相单靠每西探秘萨椿槐何善靠啤榕在尊警戒阳咣教掩卢嚷嚷&归者革稳也戴苦宫常酷俨然志提知臭棋普~昆靠龚乎? 严 如 獗 吐间 呻 费露 湾警 $ sA坪 内排 敬如 \'生重 事 内 7告 筝 卡鸭" 毒 SF 森 \' 帘 在 蟠 主 品 黄 房 占1 事曹 蜘 F 攒 母磁雄 h 曲 接 曦 簸 食 营农穰革盐户 m \'M 呻 篝 曹错 或 费 者 辑 阳 警 替 带 水 挥 羹 鲸 挣 a 但 孟 镀 喻 史 能 a瘟 7苦 忑 得 A警 醋 晶 各 楼罩 蛐m 事 哈离棋在慕 成 冉 桥 黯 琅 我 部 hm 主 蝇 零 晶T 飞 1 统 蜡 戏 M吁 琅 会 R 悦 如在 紧和 · 剧 T 宝 禄 中吁 也现 四 略 先 这 且町、 川 在 如 雄 ,‘ r T 附 陀 加 J 传, 图 4⑨ 历届书辈 儿祠中口写竟首薄可愧顽口口" 每行字数较多,在 30 - 40 业硕 字之间 , 笔致朴拙, 时见重按 士学位论文 之处,但波碟很少,抄写较为 选 随意。(图 5 ) 醋畸 z 敦研 0343请信士康那造 ti 幡发愿文皇兴二年 (468 ) z 古代佛教徒做完某种功德 t魏时期驳煌 zi 后一般会写一篇发愿文,表达 个人的目的或愿望,造像记即 写经书法研究 如此,写经题记中往往也会有 发愿的内容,造幡的发愿、文却 不多见。 幡指旗帜 , 请信士康 那造了四十尺五色的幡,又为 此事而写了一篇发愿文。 [25]其 书怯不同于抄写佛经那样工 毛 整 , 线条硬朗流畅,笔意连贯 , 秋瑾 收笔较重,略有隶味。(图 6 ) S.0996 杂阿毗罢心经卷 第六 太和三年 (479 ) 图 6 此卷即文明太后之兄冯熙 发愿所写十六部一切经中的一 卷,在洛阳写成 , 每行 1 7字, 字 体娟秀,接近楷书,收笔处无 明显重按。题记文字较多而写 得很紧密,但一笔一回都很到 位 , 丝毫也不马虎。 抄写者应 为职业抄手。 ( 图 7 ) 图 7⑨ 历届何法专 业 硕 士 学 位 论文 选翻 愣 ; 33 4 3 32 图 8 图 9 5 敦研 0009 佛说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 太和十一年 (487) 此卷只有佛经名称和正文共计七行,第一、 二行写了两遍佛经名称,第一 行上方写有日期"太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从整体看这一行似乎是正式抄经 毛秋瑾 前的试笔,写得较随意。正文每行 1 5字,隶书味很浓,字形也偏扁,风格较朴 拙。(图 8 ) 敦研 0062金光明经序品第一太和十二年 (488 ) 此卷残缺严重,上方 15行,下方只剩前 10行,第十行下半部分写有"太 和十二年八月一日张宁安写经"。第一、 二行上半部分为佛经名称,下半部分 似为习字,栏框下面也习字。正文每行 16字,每写完4字留有空隙,便于校对 或诵读。字体隶味很浓,字形偏扁,风格朴拙。(图的 S.0081 大般涅架经卷 天监五年(506) "大般涅棠经卷第十一/天监五年七月廿五日佛弟子i焦/良颐奉为亡父于 荆州竹林寺/敬造大般涅架经一部愿七世/含识速登陆王无畏之地比丘/僧伦 龚弘亮二人为营" 这是梁武帝天监年间的写卷, 当时的荆州位于现在湖北境内,此卷也是由⑨ 1 费 是在战吨,南髦\'咛智 钱吨\'崎战战品品飞飞有斟飞誓,、寄Ah呵&盖如写作晶宫仔品宵"呻咱也建建二巧作战战箩营电马蠢世句号何结闯将婷,在嘻世慰她吨蜡?也啊每人电机倍\'串连在抖嗣叫绝辈&拷嗤也即采骂成如嘎琦噶巧毒、也夹者也将载嚷道中叫薯由几越吁拷店内筝,过采集挠带队在战选在礼吨践者不急毛主气告知 袖 历守 届书 u吼叫也 飞 时 3 何 行 F荒 机 法 - 专 也 5 业硕士 相 b 川 aA 勤哉 I b A ~ B球 呵 锥 吼 \'应 赏 战 警 叫 学 A篷吨立吨乐朵,吃嘎湾串吨\'母咛 位 也 嗜血槽赖街模也缘也闹革毛烹亢盹止执邃凡在稍感生态也投世人第 如 B 々 唁 代 陌 论文 生 选 A A ~ 舍 -4 马 才 笃 挝 1、欢在品品 电 给 嗨 毒 uv m 』屯 飞 S 过 TA 唁 哺 过 毒电 叫树 斗 吨 4 品襄 岛 品 撞机 苑 飞 或 旭 和 , A 气 咯 品 、 HM A f 电 叶 式 舍 1 吃 先 1 军 地雷 ~剪智军在γ μ啦 忖, 营 都蝇R a吨 J 品刑 嗨 冉呻 飞 \' 智战 垂 排 钟 4 曲唱 叫 气 帘 警 日卢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曹 毛 多 是 也 铲 涟 血战 飞呻呻 乐 带 盘 骂 ? 子撞 ~川 揭 在 」伊缸 运 M叮 在 图 1 0 南方流入敦煌的。每行 17字。其书法风格典雅,抄写极其工整,题记也写得一 丝不苟、间距疏朗,与正文完全协调一致。字体结构已脱去隶书意味,具有钟 蘸传世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还示帖》等楷书作品的特点,节奏舒缓, 张弛自如,气度雍容。 横画起笔较尖,收笔稍重,这是便于快速书写而造成的。 此卷亦是写经书战中的经典之作。(图 10 ) 毛 秋 瑾 5.1427、5.1547、P .2110、5.0341 、5.2067、5.6727、P.2179 这组写卷即令狐崇哲主持下的官方写经机构所写。除令狐崇哲本人也抄写 佛经之外,其他经生还有曹法寿、刘广周、张显昌、令狐礼太、张阿胜等人。 几绪生修旅伊东或元将钱每钱\'凡嗖哝也各然俨统音农讯茄俨泯搓着钱怎熬着喝宫\'忽必久\'闯埠落战弟宗继着益均由东盟拽着法\'向耐远慈母浅忌和宾楼幽暗玲揭均惚司练俨是岛苯琦MHAι 崎叭革 司, k k ι 雄也戎也暴事扭格确幸曹嚣\'乱跳键盘军剧精噜也精饵,却试象血uF#aasahF 埠雪 叫 优 配制京且回港侃扎啕矗晶串串咀嚼输ah 弟 A 唱 坦 吃点 峰主7 M& " 胁 · H 注 翩 先 hH 精 A 放 啊 时 ·Y暗 h辙喝就是衣馀单晶帽骨也蚂品 翩穹 嗣巍 量可 A 情 悠 $ MR 军 机ι 正 品 谶 H 油 ( 4挂商品啼人 也 两 ~ ~. 机 嚼 滋 S 比 急 1.. 豆工 弱 申我 蜡峨 汕 也 A 明 冉冉帕 生 新 援 巍割 矗销 岛 、 化 也 咀 F在 ε 斟 札 葱 ~ 宇 11投 朵 dR 决 末巍 m \' 噶 草 比如东缉毒元据统着术 棠 挠 Jl.. 耐 a a h 苯黛袍况也 唱 鹅 唱幡 蝠,A 尊 也 咱 帽 草步 用 \'剧 \'A qJ 4 穗地 白 毒 K H h A优越·串在他唔豁 叫 H 夜 放伊何 , 帽A哺 品 制礼 品 M 翠 味 府 莺 必 民唱吕吨·n 罐 H 地吼世 的 品 止 A 明 钱 " 割 呵, 4 如 S 』f 钱 吨 h 黯 来 就 『 叫 唱 我 &P A劫 ··束 宠 蜡 罐唔 啻 抽 呻 於 ··A 4 鹅 嘱 " 航 章 a F』A & 昌禽唾锦 在 飞 之 儿 \'~ 正 揍 截 一 A \' f* ~ J ι 总 J U M M而 东 机 矿 污 4 机明 也 巍 咽媳 割 ι 苯 钱也 将 饲电 MH#A 供 且 - 具 mmM 宋 确 再靠 t 呈 h 世 统也 阳 dh 也向 是 往 J且 在 窑 钱 f~执 A 在 ι 穰ahF甜 伊输 " 矗 赢 如 M 帆 ‘ 专吨 H 矗 ‘ -z4 f 图门 图 1 2⑨ 历届 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他们所抄佛经格式一致,每行 17字,字体风格总的看来也大同小异。以令狐崇 哲所写《诚实论卷第八» (P .2179) (图 II)为代表,"书在去带有较浓厚的隶书 特点,结体改隶书的横势为纵势,且有向左倾斜的趋势","用墨较浓,丰圆玉 润,笔迹流丽、 洒脱,气势一贯, 既严谨工细,又不乏生动活泼的韵律,是写 经中的土品" [26J 。 再作细部的观察、 比较 , 笔者发现其他几人的风格也有与令 狐崇哲稍有差异的。如刘广周所写《诚实论卷第十四» (S.1547 ) (图 12 ) ,宇 体较端正,提按顿挫没那么明显,因此也没有令狐崇哲写卷中出现的劲疾之风。 "「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P .2196 出家人受菩萨戒法卷第一 天监十八年(519) "出家人受菩萨戒法卷第→/大梁天监十八年岁次己亥夏五月敢写/用纸 廿三枚/戴萌桐书/辜人山之读/凡宁寺释慧闻奉持" 这也是由南方流传入敦煌的抄卷,每行 17宇左右,夹有用小字写的释文。 书陆与前文所说天监五年的《大般涅棠经》较相似,只是不如前者工整秀美。 (图 13 ) 乱嘱机关蜜战嗒守快执混世如前班咄咄愧意统生是善始用争者不碍拭…现在浩浩陆拯起守住惑怠叹夺乃生吨孰轧紫坑法魏玛统味乃盘一刊有蓓在茹部协魄散~就牛愧苟哄就在伟吨告手俑\'哼氓式注楼有牛泯章也咛或法赏一走者一说恙略问式免智者凡在每dm礼 A宰 凡梅 键是 1llb 践 毛 相 奇璀 t吉 德L 秋 也 毒 A 瑾 佛 地徨 乱$像 ‘蓝A喻 跪 克娓娓悔 在 品 智 晶 皖母、持者胡乱 Mm f; 的地辑幅地虫性盐\'同喝是比毒品 亮 塔 L札吉 军 手· 夺\'告官何除智 4古 骂比边 曾单 i i 侣 图 1 3 图 1 4⑨ 历 EV 届书法专凡持和 业硕士学辱 ·\'恤, 混开 凡MKa$ 位论文 ta 撞ph 44·李 撞呵 u斗 争立 民 mwF 北魏时 期敦煌写经 图 1 5 书 S.1524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一正光二年 ( 52 1 ) 法研究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一 /正光二年十月上旬写i乞" 此卷每行 1 8字。 字体隶书味较浓,用笔灵活,时见连笔,"起笔轻而偶有 隶书回锋之势,收笔缓而波碟起伏" [27l,转折处多圆转。整体看来意态潇洒, 充分体现了隶书活泼可爱这一路的风格。(图 14 ) 毛秋茬 S.4823 十地论初欢喜地卷第一 正光二年 ( 52 1 ) "十地论初欢喜地卷第一 /正光二年经生季道j乱写用纸廿七张" 此卷每行 1 7 字, 字体近楷书,风格与南朝写卷 P . 2 1 96 «出家人受菩萨戒 it卷第一》 相似。 ( 图 1 5 ) 津艺 022 大般涅架经卷第四普通三年 ( 522 ) "比丘道舒受持 /大般涅柴经卷第四比丘道受持/梁普通三年六月比丘 道舒受持" 此卷也是南朝写卷 , 每行 1 7 字。 字形较扁,但运笔、结构已是成熟的楷 书,如题记中 "三年"两字的最后一横,明显是由逆锋起笔、中锋运笔和回锋 收笔来完成的,这和横画起笔较尖、收笔有一重按的运笔方怯已有所区别。结 构较紧凑,时有外拓之势,显得珠圆玉润、端庄蜘美。⑨ 历届主 奈蛊缉毒 aA -44441志是旬创刊倩 1 啕铮啄饨\'司也-4 专业 d A 吨 非 At--a‘,血,A 硕 飞士 d T Mm A h A 介 咀 a 学 A a 位论文 4 J \' 也s 一一 月 号 嚼 z a a 4 z - 叶 \' 格 岱品 磁 --罐 L 选 九毒也··平安 也 舟拿 意 总额\' \' A 4 & 吨龙 鹉像王e 囡 Aa 聋 吗哇 m \' 也 辛若 AP 畏 革 子喝止 · A 我 喝 苦霉 - a 4 \'-4\' \' ·J 如 A吼 S A 地回 筑 1 aRA 倪 d RA $ a J H 志 k d 皿 A 然 z u 2 3 九 "FA 一 RC 号 吼品 J 47 f→ A 曹s 主 "「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苟 憾 儿养蔬班净副叫章像章斤含→枫华航革哥叫章\'辜在毒品莹面 咏A 码 圃\'必 HA aA # a 埠\' 言飞 Ma F 『 τ A 4吨 川 植 4 坤 崎 唱 H A ι事唆-去 一 雄 精 " 伊 比 A a 盖 \' fi N A 求 植 &阳 华 ia \' 『 A吨 启 也 戎 M aE A丁 …f 毒 川 J 干部 j t· 图 1 6 8.2724 华严经卷第三正光三年 ( 522) 此卷题记内容较多,笔者所见影印文献不甚清晰,内容大概为写卷人为死 去的兄长超度亡灵,兄长名慧超,生前是僧人,职衔是维那。维那是当时僧官 之一种。 ( 28)此卷每行 1 7 字, 字体偏于楷书,结构紧凑,横画往往左边较长, 毛 钩画很有力,捺画舒展,抄写工整。(图 16 ) 秋瑾 8 .4528 、 上图III 、P.2143、8.4415 这一组是东阳王元荣供养的卷子。题记含有乞愿回京的内容,除前文已抄 录上图 11 1号的题记外, 8 .4528 (图 1 7)的题记内容很有意思,抄录如下: "大代建明二年四月十五日佛弟子元荣既居末劫生死是累/虽口已久归慕 常心是以身及妻子奴姆六畜悉同/为比丘沙门天王布施三宝以银钱千文赎钱一 千文赎身/及妻子一千文赎奴牌一千文赎六畜入岳之钱即用造经/卷天口佛弟 子家眷奴姆六畜口益口命口口口 /…… (最后一行不清楚 , 无怯辨认) " 从题记中可以看到佛教信徒的一种做搓,即人、畜都能布施佛门,再用银 钱赎回。元荣身为东阳王,到偏远之地任职出于无奈,他认为己"居末劫",是 佛家所说的最坏的境遇,故将己身连同妻子奴姆六畜都布施三宝,再用银钱赎 回,一来体现了作为佛弟子的诚心,二来也借此获得某种心理平衡。 从书法来看,这几个卷子风格相近,字写得婉转流利,多有行书笔意。捺⑨:·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j 队 革& 冯主唰咱也何也~蝇阳曲协常 告# 主也嗖亨骨是嘈梅兰也蜡来吃晶周事感吃喝喝略斟酌毒也被告血叩蜷 e 皿W swap急就辛茹弯搁在一平嗖鸣也毫《句由喝喝九HA ‘吨今晚佛山南略略吆喝喝植甲骨队榕在量也喝喝揣在母 r A 喝毒队剖川西唰也叫也蹄\'相营凡轧描寄钱存霹拣曲啊瘫带A q L k v 椅 - 久 F氓 P L 吨 电波 \' 倚 f 吨 矿 针 的问呼 龟 牛 , 气 e ~ 筒A J t 气 嘿 国也 鸣 hr 本营吗 儿 露 T K,3 z 苛 也咱 M吁噶部 #4赢 品叩品 R F f毒气赞成咱也矿 A e有 常 i唤 S苟 宠 惠 A 蛊 舍 号 F 现 帘 甜可作 mw1 在 精 且 坏 吨 阳气 MH 辈革 监w H附 的叫 74 4号风 热 蝇 等 ‘我 曲 A呻 啤 rv ‘ 吼 黯 统 支 M 黯 ~ 也 咱 d \'也 点 费 常 吼 之 品 仲 AJ喝电工免酬凡此吨 战 市 地 将 幽吨 仲 曲 带 战 , 叫 吨 d um M 由 吨 略 R 蜡 e能 是叫 命 此 咱b 鸿 点 悔 Y ? 2h 骨 精 F \'也确舟。啤华 也M 鸣 儿也 也 m 钱 咀 R ω 吗 A 矗 4 点带叩吨 9浦 S 帚 a 毒 哽 企 也 a 鸣 p 幢 吨at h 哥 唁蝇吨 在 m 血a F黑鼠 d幢 『 叫 幢 品 q 户 ? 惜模 吨 "将魏时 小 a吨矿 在 啻 咱 争 K 也叫 d同 抵 期敦煌 写 号 飞 经书法研 因 1 7 究 画较重,留有隶书的特征。上图 I I I «维摩疏卷第一» (图 1 8)用笔最为精到, 行书意味也最浓,有很多连笔,这在佛经的抄写中是极为罕见的。其它几卷行 书特征没有这么明显,但总体风格流畅自如,与此前的写经书风有较大区别。 推究其原因,正如前文所论及的,东阳王元荣从洛阳到敦煌,随从中极有可能 吾硝的鸟陆明其锅J "咱 fJt削 d楠 d mMH 曲响 ‘金 暑&帝uz给 拍着川 \'蝇 52 d u·i·a扣 正暂剖如制毛秋瑾刑法 t 4 u 品 叫岛-支曲阳在A备和d精哈个创均告归到如』 z u 啡和 p m住 串 4 g 哺 3 岛\'呼 a 8 鄙 阻 h m 雷d 也 毛 γ♂ 串 边 和 hN e 挠 也v 他很 H 主 Mm 母 呼 拍 装w 吨嗡平 J 雷 草 拉 耐 战 告在 wa 很 叫 4 也 哄 d 模 h 跟 部 g 也 地 衍 a i矶晶 t m 集 川扩 a 旷吊 扮 根 扣 共吨 管 吉中? 叶 f 4守 L J m 珍 W 常 代 J 毛 h 人 A 飞 叫 时 呻 d岛 销 出 h 信 \'哎 uh々 』\' 啊也 A r 飞 S * 草 Fh叩 如 · v # 也 草 弘 5 斗 品 t 唾 叫机付ι 沉 甲 杰 管 叫M 苟 措 位 k 如 单i小 \' 川 A u 专 略 1 毡 喃喃 勺 挠 骂 : 捣 U MZ 盹 叶 m弯 4 J 拿 \'在 坐 矗1 H M m时 添 苛 也 乱 炼 & 稀 传 可 iE 立 然 t1 M 吨 ,吨 导 布 品 也 晤, 歧 喃 - 办 毗 4 N- 就 电 是 魏 241 在 女生 由 T 咽 A哺 1 L ,E 罚 掠 wm 血 列 的 芳 w帆船 主mn T 7字 \' 〈 w- 必 \' H f h2 4 HJ吼 勃 H时 i 指 丸部弘阳 b A 式 i势 夜 町 ι川 事 ·驰 a 阳 剧 却 爱 均 抖 装 舶啊 M胃H 叫 归 中 伶A T ·· A A 下 M唱 4\' 川 将 明 的 ,主、与 崎 拍 曲 -叫 a d 哩 守 巾 就 如 A 起 却 叫 时 矿 hz t 办 -l 魏 d 飞 也 骨 在 在 hM 如 MY J 审 叫 & 满 鸣 久 均 也 品 钱 营 f 也 b - b 漏 飞t 4 M 2 LR 事 正 虫 唱 萤 M翠直站负咱 唱必 叫 战 带 付 战 嘻 苏 刷品 L h 黝 p各 h 垂 吗 蝠, w 才 k 饿 w b 晓 品 - 死 扎 也 ", 抬 况 M 唱 曾 玲 jf 3币1;!\' 4 只 旦 并 m也 摇 h HM 费 用 旗 T明 h 屯苟 品 4 S 如 在 知 ,\'" 曲h N 知 胃 总 部 冯 存 2 录 R啄 ,& 。胡 但 押 人 孙 头 4 血4 町, 俨M M 玛 H 唱 h y hA 窄在3价 制 J 异 叫 d A 仪 在 由 J 气 崎 m a 唱 t h 电 也情 ii 吨 可H -L 也 飞 电 t k 叫 - m m 你 Zb ξ Hu J 叫MH 蜡 份 t w 吨 " m 、峰 民 1 L 咄 RU v 四F 季 M 九 , - 抄 H们 H 往 基 苦 唱机 键 ~&药 A H ,我 在号 H A 川i 材刷 嘈誓 晶最热 海 PM骂 啪" 品呻 或 嘎战 Z m均 J叶 品, 此 而‘} 也 咄 A 芮 己 脑 1i 网 A 4 a 生 也唱 现 e 豆 ι-ιι战 J d 年 必 机 段, 叫 可 A 均 叫边 eJ丹 l 峨 中i , 时刊 铲 忡 ,1 雪 EF 阳性 γ amy M 贺 mi, \' d 图 1 8⑨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有专职的写经人员,他们将不 同的写经风格带到了敦煌。 S.2105 妙法莲华经卷第 十 北魏永兴二年 ( 533 ) "永兴二年岁次葵丑三月 辛丑朔廿五日乙丑开弟子陈晏 mm 堆南无一切三世常/住三宝弟「北魏 时 期 敦 子司唯宿行不纯等类有识禀受风末屋秽之形重昏/ (以下文 煌写 字无陆辨认) " 经书 题记中"永兴二年"实际 法研 究 上应为"永熙二年"。北魏孝武 帝元修在 532年四月将年号由 "太昌"改为"永兴",但"永 蝇飞 『在 兴"年号只用了八个月, t去年 图 1 9 十二月又改元"永熙",并使用 毛 秋 三年。由于敦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无陆及时获知朝廷改元的消息,故依然 瑾 沿用旧年号。这种情况在古代较为常见。此卷每行 17字。字体为楷书,略有行 书笔意,横画结尾还留有重按的写怯。结构紧凑,横固向右上方扬起,具有"斜 画紧结"的特点。整体风格婉转流畅。(图 1 9 ) 从以上写卷的个案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北魏时期书法所呈现的是一种 介于隶楷之间的书体风貌,总体而言,时间越晚,楷书的成分也越多。当然, 其间的差别并不明显,细微处需仔细辨别。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写卷来看, 南朝和北朝的书法面貌也有所区别,南朝较早就出现楷书味较浓的经卷,如 上文所述天监五年 ( 5 06 ) ((大般涅棠经卷» (S.0081) (图 10)等经卷。相对 而言,北朝较晚出现这种风貌。就北朝而言,中原地区和敦煌地区字体发展 也不同步。中原洛阳一带进步较快,敦煌则相对滞后一些。其中的原因,和 东晋以来南北政权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文化交流受到阻隔有关系。而且敦煌 地处偏远,北魏时期间西一带发生农民起义,敦煌曾一度与京城洛阳中断联⑨:2 系,这在元荣供养佛经的题记中可以看到"王地妖荒,王路否塞,君臣失 2 礼,于兹多载" [29 ] 。 3硕 从现存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南朝写卷这一情况来看,当时南北之间佛教的交 士学位 流比其他学术文化交流要宽松一些,华人德先生也认为当时僧侣的流动要较其 论文选 他阶层人士活跃自由得多。 [ 30]北朝写经字体逐渐向楷书发展也正是这种交流 圆圈 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想就"写经体"这一概念作一点 3 具体的阐释。 22j 关于写经体的形成和特征,华人德先生在《论六朝写经体》 一文中作过深 i 入研究。他首先分析了东汉末字体的特点。他说"东汉末,日常应用的书体 且在 已由带波碟的隶书即‘八分书\'和不带波碟的简率隶书向行书、正书过渡。其 时 期 时正书和行书的捺笔、主横画尚含有浓重的隶书波碟意韵,显得丰厚肥重,但 敦煌写 经 己出现后来正书所特有的撇与钩。撇和钩在东汉碑刻上的八分书中几乎是不出 书 现的,而在一些书写较快捷的隶书中,因为笔画的简省呼应产生了这种笔致, 法研究 在正书中吸纳了撇和钩的写毡,并成了基本笔画。这些特征可以从 《永寿二年 陶瓶朱书»[东汉永寿二年(165 )]、《陈刻敬陶瓶朱书»[东汉嘉平元年(1 73 ) ]、 《黄神北斗陶瓶朱书墓本»[东汉晚期]和长沙走马搂吴简牍[三国吴嘉禾年间 ( 232 - 238)]见其端倪。 " [31] 毛秋瑾 接着,他分析了写经体形成的基础"写经的字都较工整,不能草率,草 率就不虔敬,而抄写的速度又要快,才能出效率,故写横画都是尖锋起笔,不 用逆锋,收笔处重按,转折处多不是提笔转换笔锋,而是略作顿驻后再调锋, 以取劲疾。汉末、 三国时的写经现已无可得见,但能见到稍晚的西晋元康六年 (296) «诸佛要集经》和永嘉二年(308 ) «摩词般若波罗蜜经守空第十七》都 用这种书体书写。这是在当时日常应用的正书体基础上再加以改造并程式化的 一种书体,其所追求的效果是要既工且速。由于西晋以前已译经近千部,各经 又广泛传抄,这些数量众多的早期写经对后世的写经在体式上产生了深远持久 的影响,是六朝写经体形成的基础。川32] 然后,华先生给写经体下了定义"僧尼、经生和信众在抄经肘,须依照 |日本体式抄写,不属入己意。这样,魏晋时的写经书体就一直沿袭下来,变化 很小。十六国、南北朝时大量新译的佛经律论也都是用写经书体缮写。南北朝 后期,写经的书体虽然隶书笔意愈来愈少,但是仍保持其沉雄厚重的体式。南⑨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北方由于佛教传播和流通较其他方面的交流宽松,故南北写经的书风差异很小, 后人称这种特殊的书体为 ‘六朝写经体\' 。"[刀l 对"写经体"这一概念,郑汝中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告,他说"凡佛 经均为恭正之楷书。只有注释、讲解和其他佛教寺院文书,可用行书或草书, 而且时代愈晚,行草书体愈多。不同时期,写经有不同的形态,其纸幅、边框、 形制、书体的面貌也不相同,而且一直在发展和变革之中,在纸幅、边框、字 数、行距、书写格式、校勘程序、署名方式、题记用语等,均具时代特征。" "传 刀「 统书学,称写经的书体为‘经体\'、 ‘写经体\\‘经生体\' 。笔者之愚见:写经 北魏时期敦煌写经是一种古代的书怯形式,敦煌写经是遗书中的一个内容,它本身并未形成书体。 写经的书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的书体。其实,写经的书体五花八门 , 什么式样的都有,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类型,也并非一种专用的书体。因此,敦 书法研究 煌写经,准确的说,它是各个时期,社会上流行的多种风格,是从隶到楷,衍 变过程中,形形色色的楷书体。" [34J 可以说,上述两位先生对"写经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笔者以为, 郑先生过分强调了写经书怯相异的一面,忽略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共性。笔者 更倾向于华先生"六朝写经体"的说怯。六朝写经虽然没有像唐代颜真卿、欧 毛秋瑾 阳询的楷书那样形成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书体,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一致的 地方,而且这些共性是很独特的,是其他书体所不具备的。试以上文所列北魏 写经为例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 其一,从形式上看,这些卷子大多划有栏框,每行以 17字居多。其二,从 它们形成的过程看,都是以前代的佛经写本作为底本抄写而成,而且写经人平 时练习书法也往往以佛经写本为范本,敦研 0062 «金光明经序品第一}) ( 图 8 ) 和敦研 0 1 13 ((天安二年令狐归儿课}) (图 2 ) 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一点是形成写 经体共性和书写较保守的主要原因。其三,从书体看,上述写经呈现出介于隶 楷之间的一种面貌。其四 ,从书写心态看,抄写佛经要求抄写者怀着虔敬之心。 其五,抄写者的恭谨造成写经书注工整庄严的整体风貌。基于这些共性特征, 笔者认为"六朝写经体"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不同写经卷子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六朝写经时间跨 度较长,地域也由南至北,要求所有经卷如出一人之手,这是不可能的。书写 者性格气质、文化水平的差异必然使写经具有不同的个性风格,而且时间 、 地⑨ 历届书法 域的差别也必然会使写经风格有所变化,称"六朝写经体"也正是由于六朝以 后的写经都是成熟的楷书体,与六朝写经有较明显的区别。关于北魏时期写经 专业硕 的细微差别和造成差别的原因,笔者已在前文作过分析。 士学位论文 选 (二)敦煌写经与其他书法样式的比较 跚瞄 国 23 早期的写经与当时日常应用的书体相比较,经过了一定的规范,显得工整 一些 , 如西晋元康六年 (296 ) {(诸佛要集经卷» (图 20)的字体就比泰始年间 =江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 (265 -274) 敦煌简牍 ( 图2 1) 土的字端正, 虽然两者在结体和用笔上相似, 但简上的宇笔画长短较为夸张,笔画间有明显的呼应,有行书意味,很少出现 重按、停顿之处,而写经的字则几乎每字有一主笔重按,笔笔不相连,隶书意 味较浓,每字大小差不多,极有规矩。 一般来说 , 日 常使用的宇总是力图简便 , 早在西汉时期 , 敦煌汉简中就出 现了快速书写、带有行书意味的隶书,如《敦煌天汉三年简» (天汉三年为公 元前 98年) (图 22 ) ,隶书的波碟已有所省略。稍后一些的都善西晋永嘉四年 (3 10)残纸、楼兰永嘉六年(3 1 2)纸(图 23)都已是相当成熟的行书。而写 经却要求一丝不苟,即使速度很快,也不能写得潦草。这就使得日常所使用的、 毛秋瑾 由隶书发展而来的行书得到规范,出现一种介于隶与楷之间的字体,其特征正 g中告 革 在 川南 t需 i物"到 撞墙 E Jf M 山 M柑如 ,末 本 棋 一根 罪活 电 4 割ht最 比哥 剧p 也 - d 14 A 3 t 翻 z z d 阔 r t 尸A M i J 斟P 川)L 图 2 1⑨ 历届书法 如华人德先生所描述"写 专业硕 士 横画都是尖锋起笔,不用 学位论文 逆锋,收笔处重按,转折处 圄 多不是提笔转换笔锋 , 而 瞿 是略作顿驻后再调锋,以 取劲疾" [35 J 。 这种字体就是 早期写经体。写经的大量 M 流传,也使得这种字体在「北魏 时 社会上广为流传并得以延 期 续,也有其他经籍和文书敦 煌 写 经 用这种字体写成, 如东晋 书 图 2 2 图 2 3 初 《三国志 ·吴志》残卷和法研 究 S.0113西凉建初十二年(416) «敦煌县西去乡高昌里户籍》 的字体就是很好的 证明。这也正如华人德先生所说"以佣书为业的穷知识分子,除了抄写佛经 外,也还抄写书籍,在印刷术未发明之前,书籍的流传都是靠人抄写的,经生 也往往兼抄书籍。" [ 36 ] 可以说写经的流传 , 是促进隶书、 行书向楷书发展并在 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 37 J 毛秋 瑾 写经体形成以后由于佛经的流通而使这种字体也得以流传,后代抄写佛经 的人以前代的写本为范本,而 日 常使用的字体却还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地写 经的字体就滞后了。到北魏时期,大部分写经还保持着一种处于隶楷之间的写 经体的面貌, 而当时的石刻文字已是成熟的"魏碑体"。 这种书体按其结体、书风可分为两大类,即沙孟海先生所说的"平面宽结" 和"斜画紧结" 两个类型 。 [ 381从时间上看,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 ) 迂都洛 阳以前的碑刻"平画宽结"的特征较明显,保留有较多隶书的意味, 横画往往 有波碟。其中 《大代华岳庙碑》和《中岳音高灵碑》是寇i兼之的门徒为表扬其 师而立 , 书怯风格与南朝宋大明二年 (458 ) «龙骥将军宁州刺史囊龙颜碑》 相 一致, 后者在云南境内 , 前两者分别在陕西、 河南境内 , 可见南碑与北碑在相 同时间段内也存在相通之处。北魏迂都洛阳以后的碑刻,具有"斜固紧结"的 特点,字体为楷书体,带有明显的斜势,结构紧凑, 点画较方峻, «鲁郡太守 张猛龙碑》、 《马鸣寺根怯师碑》是其典型。⑨ 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 北魏造像记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其刊刻年代集中在太和十九年 (495 ) 至正始四年 ( 507)间。从有较早纪年的《孙秋生等造像记» t青嘉道间的拓本 来看,题名末行"来祖香" 三字的主横画还留有隶书波碟的意味。 [ 39]除此外, 其"斜画紧结"的特征就已经非常明显。沙孟海先生认为这是由于写字用右手 执笔的关系自然形成的。 [崎l华人德先生也认为"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写字 用右手执笔,横书左低右高,坚固向右下偏斜,较符合生理习惯。造像记都是 刻在石窟涧壁上的,对着石壁书写要比在平放的载体上书写,将笔书敬斜,会 更觉顺手顺势。" [41] 造像记除了结体上的这一特征外 , 在刊刻上也很有特点 , 即刻工刀法简单,书刻比其他刻石文字简率粗糙。 万户"拍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例究 北魏留存至今的墓志较多,书风也很多样。华人德先生将其分为三个阶 段:初期是北魏迁洛后太和二十年至正始四年 (496- 507)的墓志,笔画多作 斜势,并带有浓重的刀刻意味,凌厉角出,气象雄峻,它们与《龙门二十品》 中大部分造像记风格相似,如太和二十年《元帧墓志》、太和二十二年《元恒 墓志》等。中期是永平、延昌、熙平、神龟年间 ( 508- 5 1 9)的墓志渐趋典雅 融和,风格亦多样化,但仍有不少墓志沿袭太和、景明年间雄峻方劲的风格。 后期即正光至北魏末 ( 520 - 533) 十余年间 , 墓志、数量较前二十余年更为增 多,其中许多墓志仍沿袭正光以前的多种风格,但从总体看更趋华美秀逸。 [42 ] 毛秋瑾 北魏其他刻石文字还 有永平二年 ( 509 ) 陕西褒 城《石门铭摩崖》和山东 莱州、平度的云峰、天柱 诸山题刻,这些大字深刻 的摩崖也具有斜圃紧结的 书体特征。 以上是北魏刻石文字 的不同类别和特征,总体 而言,在北魏迁都洛阳以 后,北魏刻石在结体上所 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斜 画紧结",即"坚固多向右 图 24⑨ 历届书法 下偏斜,而横书则向右上扬起,笔书穿插,主笔伸长,形成散侧而紧密的结 专业 硕 体" [43 J 。 形成这一结体的原因 , 上文己讲过 , 一方面是由于人用右手写字 自然 士学位论文 形成 , 另一方面 , 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 是由于在直立的岩壁或石碑上书写 , 散 选 侧之势 自 然而然更为明显 。 这种主要由书写、刊刻石碑而形成的特征 , 到后E 来也影响到非直立石碑的书写中,如北周天和六年 ( 5 7 1 ) «令狐天恩砖志》 F (图 24 ) 为墨书而非石刻 , 除结体具有上述特征外 , 笔画的处理也仿效刊刻的 方峻,特别是转折处,有如刀切。北魏后期的写经,也受到这种风格的影响而 M 在结体上表现出散侧的一面。「北魏 时 北魏写经的字体总体上落后于刻石文字和其他 日 常书体 ,譬如同是和佛教 期 敦 煌 有关的内容, «皇兴二年康那造幡发厚、文» (图 5 ) 就比同时期的抄经显得流畅 写 随意。但写经也不免受到时代的影响而表现出另外的形态,特别是佛经的题记经HH 也往往比正文随意。北魏后期,譬如东阳王元荣供养的一组卷子,风格就与此法研 究 前令狐崇哲写经机构的卷子有较大区别, «维摩疏卷第一» (图 1 9 ) 表现出较浓 的行书意味。而令狐崇哲所写的 《诚实论卷第八» (图 11 ) 虽然在笔画上还留 有隶书的重按,但在结体上显然受到碑刻的影响而表现出"斜圃紧结"的特点, 而且笔固的粗细很分明。 笔者所见北魏最晚的写经永兴二年 ( 533 ) S.2105«妙 毛秋瑾 陆莲华经卷第十» (图 20)也具有以上特点,除此外收笔处的重按也趋于缓和。 郑汝中先生将魏晋南北朝时期 ( 305-580)的敦煌写卷书体定义为"以隶 书为母体的不甚成熟之楷书模式",并将这时期的写卷书体分为两种形态:隶 楷型和魏楷型。前者"当是汉隶、简牍之余绪,方笔体势为其主要特征,表现 在横画起笔皆为由细至粗,有明显的挑势,末笔一捺,保留隶书的重按,其中 字形尚遗隶书写法,但又摆脱了隶书拘谨的分张之态,字型略扁,每宇皆有一 重顿之笔画, 显得稳健 , 富有节奏" : 后者"是隶楷的一种进化 , 圆笔笔意是 这种书体的特征,楷书平正,形态句称圆润。笔画的特点是:宇呈扁平状,起 笔收笔皆无方角,横画与捺有轻微挑势,有一定的波折,但不似隶楷那样重顿, 全字笔画均匀,无重按重收之突出笔画。这种书体,与同时代的南北朝时期碑 刻、墓志铭,有酷似之处,此即今人所称之‘魏碑\'书体"。[制]笔者认为这种 分陆有一定道理,概括了这一时期写卷书体的主要特点。但笔者认为用"方 笔"、"圆笔" 来区分过于简单化了,且所谓"魏楷型"的书体结构并不平正, 也非扁平状 , 还是较为散侧生姿的。⑨32 北魏后期直至西魏、北周的写经书法,书体上还是处于过渡期,往往见到 2 较浓的隶书味。在西魏、北周同时期的东魏、北齐的太行山东麓邮域地区、山 专业 硕 士 东泰峰山区此时出现了大规模的刻经。 这些刻经始自北齐废帝乾明元年,在后 学 高纬时发展成高峰 , 直到北朝结束 , 刻经仍盛而不衰。 这些刻经在书撞上有代 论 位文 选 表性的如:北齐武平三年 ( 572 ) «唐且写经颂》、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匾醺 北齐水牛山 《文殊般若经碑》、北周大象元年 ( 579 ) «匡苛刻经颂》 等。 其主 : 要书体介于隶、楷之间,与北魏碑刻、摩崖所不同的是,这些刻经的结体不是 2 "斜画紧结" , 而是 "平画宽结" ,笔画平正 , 与写经体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与 写经的小字所不同的是 , 刻经的字大如斗 , 因此显得气势\'恢宏, 其结体宽博的 江北 魏 特征尤其突出。如果说北魏的写经还是以前代的写本为范本,抄写者以尽量不 时期 犀入己意为原则 , 那么到北齐、 北周时代的刻经就能明显感到写、 刻者的某种 敦煌 审美追求,即恪守含蓄的特点 , 不在外形上追求多姿多彩,而是追求笔画内在 写经书 的动感和张力,以达到朴素庄严的效果。 法 研究 (三)对北魏写经书法的审美认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自觉的时期, 书能艺术也不例外,甚至 毛秋瑾 自觉的时间更早。 东汉中叶崔暖就著有 《草书势», 对草书的形态笔势进行了 描述。东汉末,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书家。根据赵童在《非 草书》 中的描述 , 这些书家研习草书达到了如醉如狂、 异常痴迷的地步。 他们 习书,并非出于功利的驱使,而是一种对艺术的沉醉和执著追求。 [45 ] 到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王事之、王献之 等在书法史上独领风骚的人物 ,还产生了一批探讨书法发展理论的著作。同时 , 在现存敦煌写经的题记中,也可以发现当时的僧尼、普通信众等抄经人对写经 的书怯怀有审美的心理,除文章第一部分所举上海博物馆藏后凉麟嘉五年 (393) «佛说维摩洁经卷上»)( 图 1) 题记中有 "王相高写竟疏拙见者莫笑也" 以 外,还有其他写经也能说明这一问题。如西凉建初元年 (405 ) 8.0797号两面 分别为 《十诵比丘戒本》 和 《比丘受戒文» 0 «比丘受戒文》一面保存有较长的 题记"建初元年,岁在乙巳。十二月五日戌时,比丘德佑于敦煌城南受具戒 和上住性。戒师宝慧,教师慧颖。时同戒场者道辅惠御等十二人到夏安居,⑨ 历届 书法 写到戒讽之趣成具拙字而已。手拙用愧,见者但念其义,莫笑其字也。故记专业硕 之。 " [咽]还有北魏太安元年 ( 455 ) 8 .2925 背面 《佛说辩易经》 题记云 "太安 士学位 元年岁在庚寅正月十九日写i宅,伊吾南祠比丘申宗,手拙,人已难得纸墨。" [47)论文选 这几条题记中写者 自i兼"疏拙"、 "手拙",说明他们非常重视自己书法的好坏, 圈 圈 由此也能想见写经在当时是很庄重、正式的事, 经卷在社会上流通,人们对其 书邑会加以品评、鉴赏。 史书中也有对写经人进行品评的,如南齐王僧虔在《论 书》中说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 亦入能境。 居钟毫之美,迈古流今, 是 对 以征南还有所得。 " [叫 人们对写经书怯审美的需要和抄写佛经应具有的恭敬、「北魏 时 谨慎的态度正是造成写经工整、端庄书风的重要原因。 期 敦 既然人们对写经书怯会进行品评,那么其评判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土文所 煌写经 提到的三个卷子的书法来看,它们都是较为典型的 "写经体", 是处于隶楷之 书 法 研 间的正书体,波碟、 重按之处较明显,遵循了 "写经体"规范的体式。前面已 究 讲过 , 写经人抄写佛经时以前代写本为范本,必须尽量不属入己意,因此人们 对写经书怯审美时并不会将其看成有意识的书盐创作,而是按照写经书陆已形 成的特定的体式来加以评定。这和对创作作品进行审美是不同的,创作所要突 出的是鲜明的个性,而对写经的审美则强调共性特征,强调与前代的对应关系 , 毛秋瑾 所谓"迈古流今"。这又是"写经体"作为一种书能样式所独有的个\'性,也是 人们对写经书法进行审美的基础。 王学仲先生有 《碑 · 帖 · 经书分三派论》一文, 认为汉简报生出碑、 帖、 经这三种不同风格的书法样式。 [咽]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是能成立的。 人们对碑刻文字的审美重其雄浑朴茂,求其"金石之气" z对于尺牍、手札这 一类帖的代表则重其潇洒流丽、 个性鲜明 : 写经、 刻经则又突出了庄重朴拙、 冲淡和谐的审美意趣。 当然,审美标准也会随时代的发展、地域的区别而发生变化 , 写经书风也 会随之受到影响。北魏后期的写经由于受魏碑体影响而在结体上发生的变化即 是典型的例子。令狐崇哲领导的官方写经机构所写经卷也是在遵循 "写经体" 体式基础上注入时代特征的产物。 总之,写经书法作为一种书体 "写经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过程,这 一过程贯穿了人们对写经的审美观照。北魏作为魏晋南北朝的重要阶段,正是 写经书怯中隶书成分逐渐减少的时期。北魏写经是现存北魏墨迹书蓓的重要资⑨ 历届主 料,通过对写经的研究,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北魏乃至整个南北朝阶段书陆的 面貌。因此对北魏写经书蓓的研究在书盐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正是写作本 专业硕 文的重要原因。 学 士位论文 选 附表 擅 早期敦煌写卷编年 (十六国至北魏) 啕号魏时期敦 序号 编号或收藏地 写卷名称 年号 朝代 公兀纪年 甘 00 1 道行品怯句经 成安三年 东晋简文帝 373 2 上博01 佛说维摩i吉经卷 麟嘉五年 后凉吕光 393 3 8 .0797· V 末 : 受戒文 建初兀年 西凉李景 405 4 8 .0113 敦煌县西去乡高昌里户籍 建初十二年 西凉李景 416 5 北大0214 · V 承平年间南昌货簿 承平年间 北凉祖渠氏 443-460 6 敦研0007 大慈如来告疏 兴安二年 北魏文成帝 454 煌写经书法研究 7 8 .2925 · V 佛说辩易经 太安兀年 北魏文成帝 455 8 北 87 1 2/ 地 76 戒缘下卷 太安四年 北魏文成帝 458 9 敦研0366 孝经残片 和平二年 北魏文成帝 461 10 敦研0113 令狐归儿课 天安二年 北魏献文帝 467 1 1 敦研 0343 请信士康那造幡发愿文 皇兴二年 北魏献文帝 468 12 P .4506 金光明经卷第二 皇兴五年 北魏献文帝 471 13 8 .0996 杂阿毗罢心经卷第六 太和二年 北魏孝文帝 479 14 敦研0009 佛说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 太和十一年 北魏孝文帝 487 毛秋瑾 死得度经卷第十二 15 敦研0062 金光明经序品第一 太和十一年 北魏孝文帝 488 16 敦研0323 金刚般若波罗蜜卷一百三十六 建武四年 齐明帝 497 17 8.2106 维摩义记 景明兀年 北魏宣武帝 500 1 8 护 8 1 256/043 大般涅架经 景明二年 北魏宣武帝 501 19 8.2660 胜重义记 正始兀年 北魏宣武帝 504 20 8.0081 大般涅架经卷第十一 天监五年 梁武帝 506 21 8.2733 法华义记卷第三 正始五年 北魏宣武帝 508 22 新 1276 入愣伽经卷第一 永平-年 北魏宣武帝 509 23 8.1427 诚实论卷第十四 永平四年 北魏宣武帝 511 24 P .2907 大般涅架经卷第卅一 永平五年 北魏宣武帝 512 25 8.1547 诚实论卷第十四 延昌兀年 北魏宣武帝 512 26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华亚经卷第四十一 延昌二年 北魏宣武帝 513 27 日本书道博物馆 摩i可衍经卷第二十二 延昌二年 北魏宣武帝 513 28 日 本大谷大学 华严经卷第四十七 延昌二年 北魏宣武帝 513 29 P .2110 华严经卷第卅五 延昌二年 北魏宣武帝 513 30 8 .0341 大楼炭经卷第七 延昌一年 北魏宣武帝 513 31 8 .2067 华严经卷第十六 延昌二年 北魏宣武帝 513⑨ 历届 书 序号编号或收藏地 写卷名称 年号 朝代 公兀纪年 法 专业 32 8 .9141 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延昌三年 北魏宣武帝 513 硕士 33 新067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 延昌二年 北魏宣武帝 513 学位 34 8.6727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一 延昌三年 才七魏宣武帝 514 论文 35 新1442 大品般若经卷第八 延昌三年 北魏宣武帝 514 选 36 P.2179 诚实论卷第八 延昌三年 北魏官武帝 514 37 8 .0524 胜重疏 延昌四年 北魏宣武帝 515 38 护812441/091 维摩i吉经卷上 神龟元年 北魏孝明帝 518 39 P .2196 出家人爱菩萨戒法卷第一 天监十八年 梁武帝 519 40 散0752/ 中村 摩词衍经一卷 神龟二年 北魏孝明帝 519 MW 41 8. 1524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一 正光二年 北魏孝明帝 521「北 42 8 .4823 十地论初欢喜地卷第一 正光二年 北魏孝明帝 521魏 时 43 8.2724 华严经卷第三 正光一年 北魏孝明帝 522 期敦 44 津艺022 大般涅柴经卷第四 普通三年 梁武帝 522煌 写 经 45 北5961/ 位4 妙it莲华经 正光三年 北魏孝明帝 522 46 新1323 戒经一卷 孝昌二年 北魏孝明帝 527 书法研 47 日本玄都博物馆 仁王般若经 永安三年 才七魏孝庄帝 530 究 48 北 / 殷46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建明元年 北魏东海主 530 49 8 .4528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建明二年 北魏东海王 531 50 日 本中村不折藏 律藏分卷第十四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51 上图111 维摩疏卷第一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52 北 / 菜50 摩词衍经卷一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53 P .2143 大智第廿六品释论 普泰二年 北魏节闵帝 532 毛秋瑾 54 8 .4415 大般涅柴经卷第卅一 永熙二年 北魏孝武帝 533 55 8.2105 妙it莲华经卷第十 永兴二年 北魏孝武帝 533 注:此表在《敦煌遗书汉文纪年卷编年» (薄小莹著,长春出版社, 1990 年版)一书的基础上编成,参考了书中十六国至北魏部分的编年,其中藤枝晃 先生疑伪的写卷均未编入。表中增添了笔者新发现的资料。 表中"编号或收藏地"一栏内标有S . x x 的写卷为斯坦因劫往英国的敦煌 文献编号;标有P . x x 的为伯希和劫往法国的敦煌文献编号; 标有 "甘" 字的 为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献编号;标有 "上博"的为上海博物馆藏文献编号z标有 "上图"的为上海图书馆藏文献编号P标有"护"的为上海藏文献老编号:标 有"津艺"的为天津艺术馆藏文献编号;标有"北大"的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文献编号z标有"敦研"的为敦煌研究院藏文献编号P标有"北/"和"新"的 分别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千字文编号和"新"字编号。⑨ 历 【作者简历1 届主 毛秋瑾,江苏无锡人。本科及硕士就读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及文学硕士 专业 学位,硕士导师为华人德研究员 。 2 0 02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就读 "中国艺术史"专 硕士学 业,导师为饶宗颐教授及莫家良教授 , 200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5-2007年任职于香港城 位论文 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2007年起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发表书法史研究论文数十篇 , 翻 选疆睛 译美术史研究文章数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写本书法。 【注释】 盯 [1] «宋上定林寺罢摩蜜多传》 卷三 , 见«高(曾传)}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2年版。 丐魏时 [2]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上册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 983年版 , 288页 。 期 [3] 同上 , 295页 。 放煌写 [4]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 t寺倡卷、 书画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 280页 。 经 [5] 郑汝中 《敦煌写卷书法钩沉)} ,见 : «敦煌写卷书法精选)} , 合肥 : 安徽美术出版社, 书法 1 994年版 , 1-1 1页 。 研究 [6] 华人德 《论六朝写经体一一兼及 "兰亭论辨" )} ,见 : 《兰亭论集)} , 苏州 : 苏州大学 出版社, 2000年版 , 284 -297页。 [7]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修订本 )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4年版 , 143页 。 [8] 饶宗颐 《北魏冯熙与敦煌写经)} , 见 :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 , 481 -490页。 [9] [10] [11] [12] «魏书 · 释老志》 。 [13] [1 4] 饶宗颐 《北魏冯熙与敦煌写经》 注8 藤枝晃 《中国北朝写本的三个分期)} ,见: 《敦煌研究)} , 1 990年2期。 [1 5] 藤校晃 《敦煌写本概述)} , 见 : «敦煌研究)} , 1996年2期 , 96 - 11 1页 。 [ 1 6] 表中打*号的① 、 ④ 、 ①三个卷子为藤校晃先生所未收入 , 系笔者分别根据黄征、 吴伟 《敦煌愿、文集》中收录« (仁王般若经〉 元荣题记愿》、 饶宗颐《北魏冯熙与敦煌写经》 中 引文、 《上海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第1 1 1号 (原号为: 沪8 1 256/ 1 37 ) 所增。另 , 藤枝晃先生 在附表中错将永熙二年定为532年,实际应为533年。 [ 1 7] 赵万里 《魏宗室东阳王与敦煌写经)} ,见 «中德学志)} , 1 945年第五卷第三期。 [ 1 8] 上列十二件卷子中 , 没有打 "* " 号的八件卷子的题记系笔者根据 《敦煌宝藏》 中的影 印文献抄录。 打"*"号的四件中, 第W 、 V 、 泪三件现藏子日本,其题记内容系笔者从伊藤 伸先生《从中国书法史看敦煌汉文文书(二) )} 中摘录 (伊藤伸先生只列出十件 , 少S . 9 14 1 和第皿件 ) ,第E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系笔者在赖永海先生主编的 《中国佛教百科全 书 . t寺简卷、 书面卷》 中偶然所见 , 题记内容也来自是书 , 因该书主要是探讨其书法风格 , 故没有将题记录全,但提及的"敦煌镇经生曹法寿"已足以说明问题。另外,藤枝晃先生在⑨ 历届书法 《敦煌写本概述》 附表1 "令狐崇哲缮写机构抄成的经卷"中共列出口个卷子 (只列出了编 专 业 硕 号、 名称、日期和写经人, 题记未录)。其中第七、九两件他本人并未亲见,第十二、十三 士学 件只是根据书体所做的推断,为慎重起见,笔者这里未采用。位论文 [l 9] 马德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 ,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 242页。 选 [20] 口 1] 同 [l 5] 。副院 口2]这也解释了上文所提及的为何将从事校经工作的僧人称为"道人" 的原因。 [23]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下册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3年版 , 375页 。 [24] 饶宗颐先生对此也有专门研究, 著有 《论敦煌石窟所出三唐拓》 一文 , 见 《饶宗颐史学 论著选})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版 , 495 - 503页。 但「北魏时期段短[25] «敦煌写卷书法精选》 第 1 2页的介绍文字中认为康那造了一件四十尺的幡, 上固十方i者佛 , 这篇发愿文为底稿 , 正文应写在幡上。笔者对此有疑议。 发愿、文中出现的 "上十方诸 佛" 的 "上"应为敬词,含有 "献给"的意思,并不是在幡上画佛,且文中己说明幡为 "五 色", 再面上佛像, 写上许多文字似不可能。 写经拉法研究 口6] «敦煌写卷书法精选}) , 合肥 : 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4年版 , 39页。 [27] 同上 , 42页 。 [28] 同[23] 。 [29] 见图 1 9及前面录丈。 口。]华人德《论魏碑体}) ,见: 《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 , 2000年版 , 45-54页。 [31] [32] [33] 同[6] 。 毛秋瑾 [34] 同[坷 , 3 - 4页。 口5 ] [36] 同 [6] 。 口7]关于楷书起源、与成熟的问题,康有为 《广艺舟双槽·本汉篇》说"真书之传于今者, 自吴碑 《葛府君》及元常 (钟磁) «力命》、《戎路》 、《宣示》、《荐季直}) t者帖始。 " 这句话被公认为书法史上的名言。但沙孟海先生另有看法 : 传世 《葛祥碑额}) "吴故衡阳郡 太守葛府君之碑"十二字,纯属正楷,可惜碑文失传,无立碑年代,如是后世所立 , 也可题 作 "吴故"云云, 有人疑为南朝作品 , 不无理由。 钟帖经过传摹翻刻,也不是绝好资料。 康 氏所举三国时代两个例证, 都还不够有力。 (见 : f少孟海编著 《中国书法史图录》 第一卷 ,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9 1年版 , 204页 。 ) 笔者认为沙先生所言甚是。当然,我们并不能以刻帖失真就断定钟踩时代楷书还未形成,因 为钟磁作为书法史上杰出的人物,完全有可能走在时代前列,开风气之先,如同王蒙之创作, 《兰亭序》 一样。 但钟吕系是三国时魏国人 , 而成规模的佛经翻译、 抄写从东汉就开始了,此 时正是隶书向行书发展的阶段, 写经的力求工整是促使早期带有隶昧的行书向楷书发展的重 要原因。可以推断, 写经体也正是在汉末到魏晋之际形成。早期写经的体势很有可能为楷书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8] i少孟海 〈中国书法史图录》 第一卷 , 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91年版 , 308页。⑨历届书法专业 [39] 马子云、 施安昌 《碑帖鉴定)}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 145页 。 [40] 同 [38] 。 [41] [42] [43] 同[30] 。 硕士学位论文选醺髓 [44] 同[5], 3- 1 4页 。 [45] 闰[坷 , 1 86 - 1 89页 。 [46] 题记录文参考 《敦煌写卷书法精选)}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 994年版 , 7页 。 [47] 沃兴华 《敦煌书法艺术)}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94年版 , 65页 。 [48] 张彦远撰 、 刘石校点 《法书要录》 卷一 , 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98年版 , 11页 。 [49] 王学仲 《碑 · 帖 · 经书分三派论)} ,见«中国书法全集 · 第 12卷 ·北朝摩崖刻经卷)},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ω0年版 , 20-28页 。 盯←北魏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研究 毛 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