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北伐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西征。1853年5月中旬,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统率西征军5万人、战船1000余艘,溯长江西征。经过反复较量,太平军在1856年终于控制了武昌、九江、安庆三大重镇,占领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稳定了长江上游的局势。
在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太平军又立即进行了天京破围战。1856年4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渡江击溃江北大营,再克扬州。旋即又回师与坚守镇江的太平军内外夹击,大败清军。接着会同回援的石达开西征军,与杨秀清里应外合,于6月20日一举攻破江南大营。围困天京3年之久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先后覆灭,解除了威胁天京的肘腋之患。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就在太平军与清军激烈交战的1856年,英、法、美等以12年修约期已到为由,向清廷提出换约要求。在未得到同意的情况下,英国于当年10月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加入了英军侵华的队伍。1857年11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在广州城内烧杀抢掠,次年5月北上进犯天津,攻占大沽炮台,清廷被迫相继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喘息未定,1860年英法联军又对京津地区进行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咸丰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无数文物珍奇毁于一旦。之后,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中国大片土地沦丧,众多内地城市向列强开放,每年财政税收的大部分均成为支付给列强的战争赔款。为了今后更好地“合作”,英法联军答应借师助剿,帮助清王朝共同剿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1850-1860年是太平天国从弱到强又由盛转衰的10年,也是盛宣怀进入私塾读书的10年。个人的命运往往和时代紧密相连。
1850年冬,盛康在安徽和州做官,6岁的盛宣怀跟着母亲和祖父祖母前往和州,像其他孩童一样在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五经等孔孟经书,接受启蒙教育。由于盛宣怀颖悟过人,经常获得先生及周围人的夸奖,生活颇为平静。两年后太平军逼近安徽,和州告急,他们只好返回老家。1856年,盛宣怀的伯父盛应(盛家后人称其彦人公)出任浙江归安县令,接他们前去暂住,但不到一年,浙西又告急,太平军攻入浙江,他们只好再返故里。1860年2月,太平军破杭州城,伯父盛应战死沙场,令盛家人十分恐惧。不久,太平军进逼常州,盛家人转避于江阴长泾镇。常州陷落后又渡江北上,避居盐城。
此时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正任职湖北粮道,他派人辗转东来接家眷赴鄂。可是当时太平军已占据长江天堑,内地水路不通,盛家人只得绕道海上,经浙江、安徽、江西好几个省,辗转半年后才抵达湖北。一路上颠沛流离,行程数千里,使年方17岁的盛宣怀初识人间滋味。战乱中一家人团聚,盛康夫妇见儿子此时已长成一表人才的大小伙儿了,心里十分欣慰。
盛宣怀在父亲的官邸一住就是5年。这5年是影响盛宣怀一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基础的五年。
经世致用之学
湖北地处天下之中,武汉又位于长江中游,素称“九省通衢”,是有着重要军事意义的兵家必争之地。它正处于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上游,是太平天国和清王朝的必争之地。双方经过反复较量,最后是湘军占领此地。
经营好湖北,是曾国藩的战略重点,“平吴之策,必先保鄂”,“保鄂必先固汉阳”。所以清廷委派同太平军角逐多年并与曾国藩齐名、号称“综核名实,干济冠时”的胡林翼任湖北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