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手记

高手在民间——一个中学生对民俗剪纸大师的访谈实录 作者:张京羽


8月17日,暑假还未结束,我却凌晨4点多就起床了,因为要赶6:20的早航班。我听说早航班非常准点,也许是红眼航班的原因,机舱里的乘客不满一半。果然,飞机准点起飞,不到7点半我已经走出了呼和浩特白塔机场。

眼下应该是内蒙古最美的季节,天空高远,大朵的白云犹如棉花糖般在蓝天上静止不动,我似乎闻到了大草原的青草香气,真的很想到草原上去撒欢。但我只是使劲深呼吸了一下清新的空气,就换乘汽车赶往和林格尔县。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在呼和浩特市南边。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间房子而得名。我要拜访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珺的工作室就在和林格尔。

段建珺先生的工作室很像一个剪纸作品展,墙壁上挂满了与剪纸有关的图片,展示架上摆满了各种题材内容的剪纸作品,就连房屋的横梁上都悬挂着红色的剪纸。温文尔雅的段建珺先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解答我请教的问题,讲述他深厚绵长的剪纸情结。

段先生告诉我,人的一生中自有乐趣,剪纸如春花灿烂,自有赏花之人。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发现他的最大人生乐趣便是在田野间的每次采风和意外收获,尤其是与剪纸老大娘们在一起相伴的美好时光。他认为,只有这样,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着一种真挚的情感去学习和传承本地域真正的本原的剪纸文化,那出来的东西才有含金量,才厚重,不然只能是做作、浅薄、苍白无力的表面模仿,最终变成一种“作秀”。这也是我们在剪纸传承和学习中最为致命的危险,尤其是对于一个真正想成为有着丰厚传统底蕴的剪纸作者来说更为重要。

在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段建珺先生一直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他不仅在当地从事剪纸教学工作,而且走出国门推广剪纸文化。他曾远赴非洲,组织中国剪纸培训班,一个月内有近300名当地剪纸爱好者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剪纸技艺。在这些学员当中,有大中小学生、教师、艺术家、公司职员等,其中年龄最大的已70余岁,最小的仅6岁。

段建珺先生至今难忘小时候去姑母家学剪纸时所看到的景象。腊月里,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村里的人们都要做剪纸贴门窗。那时候窗子都是那种木格子窗,先在上面贴上白生生的白麻纸,然后再贴上大红色的剪纸窗花。他躺在姑母家的大炕上,看到冬日阳光照在窗子上,红彤彤的窗花,白生生的窗纸,外面天寒地冻,但透过红色剪纸照进来的阳光却温暖美丽。那种美好的感觉强烈得无法形容。童年的美好记忆早已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段建珺老师多次动情地回忆这样的场景,让我有点奇怪的是,我早已远离那个贴窗花的年代,也从未看到那样的场景,但在听他讲述的过程中,我却同样感觉到了那种熟悉的直达心灵的温暖与美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