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生们对这些校本课程的反响怎样?
答: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传统艺术基本制作技法,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现在《纸艺文化》《泥塑》《面塑》等校本课程已经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学及美国密苏里大学附属学校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我的世界学生的年龄,上自80多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娃娃,有大学生、大学教师,也有普通的农家妇女。
问:你个人的剪纸风格受高密地域影响比较大吗?
答:是的,因为我老家昌邑距离高密很近,这是一个区域性的风格而不是个人所有,不仅仅是我个人会这样的剪纸,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方圆多少里地都会这样剪,所以是一个地域风格。中国剪纸分三大区域,一个是南方区域,一个是中原区域,还有就是陕北。三大区域三大风格,南方剪纸跟南方人一样比较细腻,北方人就粗犷豪放。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条件,还有当地民俗特点,所以剪纸形成了这么三大风格,咱们胶东处于南方和北方之间,它既有南方的玲珑剔透,又有北方的粗犷豪放。
问:刚才说到最难的是创新,但感觉在老剪纸的保护上也很不容易。
答: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国画,刚上大学时有点看不起民间艺术,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剪纸是艺术吗?后来越来越觉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在抢救和保护上也在和时间赛跑,前几年我经常骑车到高密,和民间剪纸艺人一起吃饭,看他们剪,怎么样做。潍城有一个老太太年龄很大了,她剪得很粗,我去她家看望,她就剪给我看,后来我再去看望她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民间艺术就是这样,对它的抢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问:如果不及时抢救下来,就会越来越少,最终消失掉吗?
答:有很多民间艺术就是这样,不挖掘保护就再也没有了。像潍坊的泥塑,我现在就在做一个保护工作,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因为现在做泥塑的老艺人已经83岁了,就他自己在做。我从今年春天开始跟他一起去挖土,跟他学怎么和泥、制模子和绘画,然后我把整个制作过程编成课程,用在教学工作上。我之所以又读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硕士学位,就是想在编写教程时能有所帮助,不然我不知道怎么样操作。
问:听说您多次出国参加文化交流,都深受好评,您觉得他们喜欢中国剪纸的原因是什么?
答:他们觉得中国剪纸很神奇,一把小剪刀就能剪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形。我2012年受美国圣路易市植物园、华美文化协会、哥伦比亚市中国之友会、美国剪纸协会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40天的文化交流,交流过程中,深入美国大中小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每一个地方我给上一节课,我记得在哥伦比亚有一个高中生,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点抗拒,他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学。我说你拿出剪子试一下,也许它特别美丽。这名男生终于拿起剪刀,我不停地对这名学生进行鼓励、夸奖、示范,整堂剪纸课,这名学生再也没放下剪刀,甚至喜欢上了这门艺术,连续创作出了很多剪纸的作品。
最令我感动的是旧金山的一位90岁的老妇人,拿着有报道过我剪纸消息的《湾区早报》转坐了几次公交才赶到旧金山图书馆,专门来听剪纸讲座。在讲座中,我会安排中国剪纸发展史及现代剪纸多元化发展的内容,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看到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