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褚时健身在弗吉尼亚州的开阔烟田里时,他触景生情,百感交集。玉溪的经纬度和美国的弗吉尼亚相似,土质也相似,适宜烟叶生产。玉溪的日照时间比弗吉尼亚还要略长一点,因此烟叶的质量有可能超过弗吉尼亚。玉溪地处滇中,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空气的湿度天然利于烟叶的存放,不需要另作干湿调节的设施。1942年,开始引进“大金元”的玉溪地区的烟草生产一跃而居云南全省之冠,从此被人们誉称为“云烟之乡”。但历经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大金元”已面临着品质严重退化的危机。更令人心焦的是,国内至今未变的那个“统配(烟草)包销(卷烟)”的计划经济模式,怎么能够适应玉溪卷烟厂蓬勃发展的生产需要呢?
在“大金元”的故乡,运用“期货”手段调节烟叶质量和产量是非常有效的,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胸有成竹地打道回府了。他决定从当时的中国国情出发,走一条“把第一车间建在田野里”的“褚氏”道路。
从美国回来后,他又一次巧妙地“旧事重提”。这一次,他绕过烟草公司,直接找到了通海县委与县科委。当时任通海县科委主任的越德成直到后来还清楚地记得:“没谈话,什么多余的话都没有,就是叫上大家,一连几天到地里就是看烟叶。”
通海县委与县科委最终被褚时健的韧劲打动,双方签订了一纸合同:在2418亩烟地上按玉溪卷烟厂提供的新办法进行试种,并实行全奖全赔,一旦亩产值不足500元,由烟厂补足,而超出部分则全归烟农。就此一项,玉溪卷烟厂共投入了50万元作为试验经费。
就这样,在当地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玉溪卷烟厂在通海县建立起了首块“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试验田鹤立鸡群于普通烟田中,而试种的结果也令众人欢喜:2418亩烟田的平均亩产为373斤,比当时云南全省平均亩产高出了131斤;平均亩产值为572元,比全省平均产值多出了345元!
成绩一出,次年,通海及周边县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烟厂挂钩的“基地”便蜂拥而至,“第一车间”尚未正名,即已初成气候。
对烟厂而言,这次的成功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些试验田中,优质上等烟叶的产值比往年增加了30%,而上等烟叶的比例也占据了总产量的80%之多!这就意味着,仅拿这新增的30%的上等烟叶加工成高档香烟,就可以为工厂带来多达140多万元的利税!
收益是投资的5倍!这当然是值得大干特干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