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中规定“过午不食”,正午之后,连牛奶、巧克力、糖果等也是不允许的。这对于很多在家众来说,是很难坚持的。
但不知是因为天太热还是持戒清净,又或是因为我每天中午都吃得很饱,这条规矩对于我来说倒是轻松执行,毫无难度,从来没有过饥饿的感觉。有一天因为打坐回来犯困睡着了,误了午斋,便饿着肚子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早晨,也没觉得怎样。
因为正值暑假,会有家长趁这段时间送孩子来受戒。有段时间寺里忽然来了四个小男孩,每到开饭时都要抢先排在男众最前面。我不只一次看到尊者示意他们与前面的尼师保持距离,不可跟得太近。然而他们只是点点头,把身子往后拧一下,连脚步都不曾后退,眼睛更是自始至终盯着食物,没两秒钟就忘了叮嘱,又蹿到前面去了。
饥饿是人与生俱来的至大烦恼,猎取食物的本能在这几个小孩子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连尊者也觉得无奈了。
印度最初实行禅修营时,曾有人质疑“免费食宿”的可行性,因为印度太多穷人与流浪汉,如果禅林提供食宿,会不会变成乞丐集中营呢?但长老说:那就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吧。
黎明即起,一天四坐,止语经行,过午不食——这些规矩决定了禅修者必须清净自持,谦卑沉着,坚毅有信心。而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德行,又怎么会沦为乞丐?
而且,乞丐虽然长期饥饱无度,但却是自由的,任性的,什么时候讨到了食物便要立刻享用,反而最不能忍饿。让他们长久地打坐,缓慢稳重地经行,禁语冥想,几乎比坐牢还惨。一方面他们似乎被正常的社会秩序抛弃在外,但另一方面,他们才是扰扰红尘最热切的实践者。
因为清规戒律,方有清心寡欲。清净,与贫穷无关。
有一天,一位已经修到“四禅”的贤友请假出园去采购,回来时已经是下午了。晚课后,她经过我们的孤邸时,忍不住向我隔壁的李莲姐姐抱怨说:平时在园里不觉得,下午去了一趟俗世,回来后发现可真是饿啊。
“俗世”,这个词若在平时听来一定很可笑——我们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怎么倒称外边是俗世呢?然而在园中,这却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说法——对比寺中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园外的人生可不就是“俗世”么?
人在俗世中,目迷五色,耳闻五音,各种五花八门的色彩和噪音争着裹胁你,逼着你不得不去面对,去辨识,去思考,去抵御,不饿才怪!而在园中,无思无欲,心静身净,自然就没有那么强烈的饥饿欲了。
在无法满足却又不能抵御的欲望面前,人人都是乞丐。
只有战胜欲望,方能刚强自重。
而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闭关生活,当我结束禅修,回到“俗世”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不需要减肥也瘦了十斤,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也算是禅修的福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