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珠光宝气》 他日物归谁(8)

珠光宝气 作者:荆歌


这几年的收藏市场,一天比一天火爆。央视等媒体,什么“寻宝”、“鉴宝”、“一锤定音”等节目推波助澜。拍卖会上不断刷新的价格纪录,让人们疯了。阿立一万元出掉的那只清代竹林七贤竹雕笔筒,半年之后,人家三万八千元卖掉了。

阿立妻子哭哭讲讲,哀声叹气了一夜。她要阿立保证,以后一件东西都不能卖掉了。半年就损失了两万八!要是它以后涨到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你怎么办?

她开始动手了,把找得到的东西,一律放到大衣柜里锁了起来。连阿立要看这些东西,都得向她申请。在她同意之后,方才打开柜门,拿出一件,看好放回去,再取出一件。

朋友之间互相欣赏彼此藏品,交流看法,乃至买卖,这太正常了,是常态。每当有朋友到家里来,阿立都会有些尴尬。妻子心里不高兴,难免会形诸于色。朋友进门就叫嫂子,嫂子的目光,却满是不信任。朋友说:“我是来向阿立大哥学习的。”嫂子就冷冷地说:“我看你比他要懂得多!”言语之间,颇有防着阿立被骗走东西的意思。

某日来的一个朋友,不仅嘴甜,而且还带来很多东西给嫂子。他居然还掏出一个玉挂件送给嫂子。玉虽不太,但很白很润,很是可爱。嫂子心情大好,不仅沏了好茶,还端出水果招待客人。警惕性当然也放松了。当客人提出要看点东西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

客人看中了一只手炉。炉为铜制,小小的,实际是一只袖炉。与普通手炉不同的是,它体量小,制作精,而且没有提把。袖炉的品级,当然要比一般的手炉高。阿立妻子小时候,脚炉见得很多。虽然现在有些古玩店,也有脚炉卖,但价钱很低,两三百块就能买到一只品相不错的了。但手炉不一样,哪怕是民国货,白铜也好黄铜也好,最差的也要上千元。上品的,就没法说了。几千、几万都有。那袖炉呢,就更少更珍贵了。尤其是有“张鸣岐制”字样底款的,虽说并不见得真是名噪一时的明代制炉名匠亲制,许多时候也只是一个寄托款,但在铜炉收藏中,有款还是无款,并非无足轻重。只要不是今天补的后刻款。

客人对这只袖炉爱不释手。他吞吞吐吐半天,终于提出求让。嫂子当然一口回绝了。客人又求大哥。阿立说,这还是要看你嫂子,她说让就让。

阿立虽然见多识广,对手炉这类东西,还是有些轻视。他比较看重的是宣炉,也就是通常有底款“大明宣德年制”的铜香炉。客人既然喜欢,只要出价可以,就让。但是,当着妻子的面,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管嫂子态度有多坚决,客人始终拿着袖炉不松手。软磨硬泡,最后喊出五万这个价,把嫂子着实吓了一跳。

经过了太多的历练,阿立当然老成,只在内心暗暗叫好,默默希望妻子点头同意,做成这桩买卖。

妻子几乎被五万这个价吓呆了。在她看来,这件东西最多只值几百块钱。能卖到一千,已经是了不得了。五万?真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或者就是在做梦。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看男人,他面无表情,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她有点恨他。在她茫然失措的时候,她希望他能有主张。“你说吧!”她明显开始动摇了。五万元的诱惑太大了。她让他说,如果他说一个“行”字,哪怕只是点点头,这笔交易也就成功了。但他不说。他把皮球踢还给她:“还是你看着办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