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昕印象(1)

出版忆往 作者:陈昕


俞晓群

这几年做出版,不管多难,每年总要为出版人出几本小书。刘杲、沈昌文、钟叔河、朱正……从前辈做起,一本本做下去,直到同辈、晚辈,了却我一点承继与存留的愿望。

陈昕先生的集子,我当然想做。因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我始终认为,陈昕先生是一位标志性的人物,是我认同的角色。现在真的拿到他的书稿,我认真翻读,兴奋之余,细细思索,心底里涌出一些敬畏的情绪。

其一是他的理论水平。陈先生虽然身居要职不少,头衔不少,荣誉也不少,但以我听闻,行家们对他最多的肯定是“出版家”和“出版理论家”。从经常见于报端的大块文章,到一本接着一本的著作,观其内容,都不是应时的笔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学术论说。比如《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是他集调研、实践与理论分析于一体的理论著作,也是国家立项专题研究的项目。

还有《中国出版产业论稿》,其中许多论点独树一帜,敢说真话,敢亮自己的观点,十分难得。此书出版于二零零六年,那时正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做得风生水起,身为老总的陈昕先生自然很忙,但他应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之约,从自己一百万字的文章中,选出四十多万字成书,确实厉害,也让我感到惊奇。此类实证性、学术性的书是很难写的,他的时间何来呢?是天赋,是勤奋,是三十年的积累?环顾出版业内,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面对这些,我怎么会不产生敬畏的感觉?

其二是他的资历。我第一次见到陈昕先生,是一九九五年。在刘杲先生倡导下,中青年编辑研究会成立,胡守文先生任会长,陈昕先生任副会长,我是委员。成立会上见到他,四十几岁的人,面上的印象是稳重,谦和,寡言,目光中的傲气却掩饰不住。不久“中青年编辑论丛”出版,陈先生的《编匠心集》收入其中,读后我立即感到,虽然我们的年龄相差无几,他的出版经历之丰富,认识之高远,却远在他的同代人之上。

以书为线索,一九八五年陈昕先生组织出版“青年学者丛书”,翌年他策划推出“当代学术思潮译丛”,还有“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等等。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他先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担任领导工作。六年间,他曾经策划了十多套丛书、三四百种选题,亲自担任过近百种图书的责任编辑。

单说他出版的经济学著作,堪称这个时代、这个领域的翘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他的身边聚合了一大批精英人物,奉献出许多优秀的著译。比如一九九二年间,上海三联出版林毅夫、盛洪、张春霖和张军先生的四部著作,并围绕他们的著作,召开“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结构”研讨会,提出了“过渡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今天读到当时的论文集,其观点之超前与丰富,且具预见性,确实让人震动。

至今,“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二百多本。二零零六年,陈昕先生组织召开这套书“出版二十年座谈会”,到会的作者林毅夫、张维迎、樊纲、盛洪、史正富、陈琦伟、史晋川、洪银兴、贝多广、王新奎、周振华、蔡昉、周八骏、杨鲁军、袁志刚……,他回忆道:“这些当年默默无闻的莘莘学子,如今全是赫赫有名的大牌经济学家,政府高官,或商界巨子,但是,他们依然珍藏着那个特定时期积淀的款款温情和精神纯粹,应诺点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