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初步的研究成果即初稿出来后,学术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召开了项目中期评审会议,除全体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特约研究员外,还邀请了央行副行长易纲、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等一批经济学家,对中期研究成果进行评估。会上专家们对每项课题成果逐一进行严格的评审,课题研究员当场回应质疑,进行答辩。此后,每个项目的特邀研究员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到八九月份形成定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书稿的质量,我们对书稿均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每个课题至少经过3位专家评审,并撰写反馈意见,其中有部书稿先后重复评审了3次。书稿由我们集团所属的格致出版社负责出版,书稿到后,该社全体人员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于12月份将14种图书一次性推出,获得了学界和业内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学术质量最高的丛书之一。我也亲自参加了此套丛书的决审工作,处理一些疑难问题。
2007年11月,我率团访问美国,深入考察美国数字出版发展情况。在与美国各大出版集团交流时,我特地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并寻求合作出版英文版的可能。几乎所有我造访的出版企业都对这一工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美国圣智学习出版集团CEO罗纳德?邓恩先生向我提出,愿意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英文版列入圣智集团的著名品牌“Gale”出版。Gale是世界领先的针对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著名学术品牌,以其准确和权威的参考资料出版物享誉全球。2008年10月,我们与圣智学习出版集团正式签约,共同商定于2009年10月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向全球推出“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英文版,并配合英文版的发行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召开一个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参加的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学术研讨会。
2009年2月,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的“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我们汇报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英文版)的情况和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举办学术出版座谈会的想法,立即得到了邬书林副署长和张福海司长的充分肯定,并建议我们认真地策划会议的主题,提高会议的规格,举办一个高水准的国际论坛,奏响“中国模式”的乐章。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我们在邀请高水平的中外经济学家作为演讲嘉宾的同时,认真地策划论坛的主题,希望贴进西方学术界的敏感神经,解读中国经济成长的内在规律。
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至2008年平均9.8%的增长速度,以及伴随而来的巨大的社会变迁和进步,为全世界所瞩目,以至于“中国奇迹”已经被全球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同。20年前,柏林墙塌、苏联解体后,美国学者佛朗西斯?福山曾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他那本闻名全球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认为西方模式战胜了最后的对手苏联模式,从此所有的国家将不容选择地走上“西方之路”。中国的奇迹无疑颠覆了福山的结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的人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研究“中国模式”,有的还试图为中国的发展画出一个“路线图”。西方主流媒体把中国的奇迹归结于廉价的劳动力、外资的推动、出口的拉动,以及威权政府,意在否定“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宏观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来解释,由此鼓吹在中国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化。西方政治学家普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穷人的信仰,只要经济发展催生中产阶级,中国的政治体制必然回归西方的自由民主法制。他们认为,“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的民主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