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法兰克福奏响“中国模式”的乐章(2)

出版忆往 作者:陈昕


事实上,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的道路,值得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与借鉴,中国经验对于丰富世界经济繁荣的路径和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个论坛的召开缘自我们于2008年底出版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事情还得从2006年说起。那年8月,为庆贺“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出版20周年,并继续出版好这套丛书,我们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举行了由丛书作者参加的大型出版座谈会。林毅夫、樊纲、张维迎、盛洪、史正富、陈琦伟、史晋川、洪银兴、贝多广、王新奎、蔡昉、袁志刚等50多位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的大牌经济学家,均从世界各个城市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抽身而出,来到上海参加为这套曾经寄寓他们早年青春热血与梦想的丛书所举办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回顾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一致认为,总结这段历史,揭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一般规律,乃至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是今天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机会和责任。史正富、陈琦伟、林毅夫、张维迎等建议我们组织策划一套丛书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众多的与会者均表示了参与这套丛书的意愿。我欣然接受了大家的这一建议。

会后,经与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教授商量,我提出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的初步计划,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史正富教授还筹集了5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支持这个研究与出版工程。之后,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为保证“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的质量,决定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暨丛书编辑委员会,负责特约研究员选聘、研究过程指导咨询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控制等工作。经广泛征求意见,2006年底学术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林毅夫、樊纲、史正富、洪银兴等13位经济学家和我组成了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史正富任主任。二是对“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的课题作了细致的规划,拟定了《课题指南》,设计了15项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涉及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制度创新与经济改革、公共部门与政府体制、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与经济发展、企业改革与产业调整等,此外,还确定了课题资助办法和拨款方式,课题的申请、评审与验收流程等。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保证建立一支一流水平的研究团队,我们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面向海内外优秀华人学者公开进行研究项目和书稿招标,引起了学界和业内普遍关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有来自海内外数十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学者参与了该项目的投标。学术指导委员会负责了课题申请书的遴选和评定工作,经反复筛选和论证,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近30位经济学家承担了15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写作任务。2007年7月28日,“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课题中标发布会隆重举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中标的特约研究员签订了研究和写作合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