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盲点 1

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


我的盲点

——序邱妙津简体版作品集 

蒋勋

在文学的阅读上我有我的盲点。

知道是“盲点”,却不愿意改,这是我近于病态的执着或耽溺吧。

年轻的时候,迷恋某些叛逆、颠覆、不遵守世俗羁绊的创作者,耽溺迷恋流浪、忧愁、短促早夭的生命形式。

他们创作着,用文字写诗,用色彩画画,用声音作曲,用身体舞蹈,然而,我看到的,更勿宁是他们的血或泪,是他们全部生命的呕心沥血。

伊冈•席勒(Egon Shiele)的画,尺幅不大,油画作品也不多,常常是在素描纸上,用冷冷的线,勾画出锐利冷峭的人体轮廓。一点点淡彩,紫或红,都像血斑,蓝灰的抑郁是挥之不去的鬼魅的阴影。

席勒的画里是眼睛张得很大的惊恐的男女,裸体拥抱着,仿佛在世界毁灭的瞬间,寻找彼此身体最后一点体温。

然而,他们平日是无法相爱的。

席勒画里的裸体是自己,是他妹妹,是未成年的少女,瘦削、苍白,没有血色的肉体,褴褛破烂,像是丢在垃圾堆里废弃的玩偶,只剩下叫做“灵魂”的东西,空洞荒凉地看着人间。

人间能够了解他吗?

北京火红的绘画市场能了解席勒吗?

上海光鲜亮丽的艺术家们对席勒会屑于一顾吗?

或许,还是把席勒留给上一个世纪初维也纳的孤独与颓废吧。

他没有活过三十岁,荒凉地看着一次大战,大战结束,他也结束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他曾经被控诉,在法庭上要为自己被控告的“败德”“淫猥”辩护。

然而他是无言的,他的答辩只是他的死亡,以及一个世纪以来使无数孤独者热泪盈眶的他的画作吧。

邱妙津也是无言的。

我刚从欧洲回台湾,在一次文学评审作品中读到《鳄鱼手记》,从躺在床上看,到忽然正襟危坐,仿佛看到席勒,鬼魂一样,站在我面前。

我所知道的邱妙津这么少,彰化女中,北一女,台大心理系,巴黎大学博士候选,这些一点意义也没有的学历。

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有关邱妙津的讯息就是她的持刀“自杀”了。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

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

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

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看起来不像是文学创作。有人告诉我——《蒙马特遗书》是邱妙津自戕后朋友整理的她的信件。我并不确定:她有没有意图这些信件有一天会被阅读。

沙特(J.-P. Sartre)在介绍《繁花圣母》的作者惹内(Jean Genet)时特别强调了文学的“非阅读动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