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施密特:与中国为邻》 中国与美国(4)

施密特:与中国为邻 作者:赫尔穆特·施密特 弗朗克·西伦


西伦:您同基辛格谈过这些问题吗?

施密特:在那个时候?没有。当时,我是财政部长,这件事与我无关。

西伦:但您对这件事还是感兴趣的?

施密特:感兴趣,是的。但基辛格当时是尼克松手下的安全顾问,而我是财政部长。如果当时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私下谈话,我们可能会谈到这些问题,但也不是出于职务上的原因。当时中国在世界财政政策方面还不起什么作用。而且,也不允许我插手我的外长同事的事务,当时的外长同事是瓦特·谢尔。即便当时我心目中已有这样一个确定性的问题,即如何持久地阻止中国回到苏联的轨道?

西伦:相对来说,这在毛统治下是不大可能的。

施密特:从今天的角度看,可以这么说。至于在当时是否不大可能,我不知道。不管怎样,当时人们是无法知道的。

西伦:如果从中国的视角看尼克松那次访问,这对毛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不是毛不得不去美国,因为是美国总统前来拜访他,而不是毛去美国。在过去的150年里,西方殖民国家包括美国,都对皇帝不屑一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毛也不被世界重视,世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莫斯科。

施密特:在毛的眼里,这肯定是一个成就。但对他来说,很可能不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而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成就。毛是以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思考问题的。不管怎样,这不过是重演了直至18世纪皇帝统治中国时还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时,他们让外国国王和国家元首去中国进贡磕头,然后又仁慈地让他们在中央帝国的边界之外消失。这样一种习俗持续了2000多年。经过150年的中断之后,现在又恢复常态了。但这是毛,是他恢复了这种常态……

施密特:绝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是一无所知的。但他们都确信,美国式的民主是最好的,第二好的是民主制度本身。对“六四”风波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愤慨。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反应,但在美国传统的主流看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西伦:失望的激烈程度,是否也与80年代美国产生了错觉,以为中国正在走向资本主义的民主?

施密特:是的,人们对此只能感到可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