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施密特:与中国为邻》 中国与美国(3)

施密特:与中国为邻 作者:赫尔穆特·施密特 弗朗克·西伦


西伦:中国为什么被低估?

施密特:因为美国人把精力集中于莫斯科,较少关注中国。中国是在20世纪中叶才使美国人感到吃惊的:当毛打败国民党人,并赢得朝鲜战争的时候,以及后来又在越南帮助越南人打仗。只是在这以后,美国才有较多的汉学家研究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在这之前,这一行业的一流学者宁愿研究老子和孟子(老子,道家学说的创始人,生于公元前600年;孟子,中国哲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儒家伦理,生于公元前372~289年)。例外的也有,亨利·基辛格较早懂得必须研究中国,他也在政治上付诸实践。这是他的巨大功绩,他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西伦:基辛格也是1972年在北京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的人。尼克松为什么做此让步,并去北京见毛呢?是不是遵循这样的格言:“如果你不能打倒他,就要同他结为伙伴?”

施密特:不是的。对尼克松来说,访问中国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他想使苏联人感到不安,办法就是同其背后的敌人结盟。他也曾这样宣示过,而且对他的竞选也有好处。所以,这次访问首先不是着眼于中国,而仍然是着眼于苏联。

西伦:不过,美国政界反对同中国建立密切联系的力量增长了,特别是在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并被福特取代之后。由于这种反对,直到1979年美国才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施密特:美国内政上的反对力量是巨大的,这些力量既反华又反共,美国政治阶层对中国持保留态度有数以千计的理由。加之他们同台湾又有一种困难的关系。台湾人失去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以后,他们运用一切杠杆以继续在国际发挥作用。让台湾失去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尼克松访华的见面礼。

西伦:70年代初美国人向中国靠拢,您是否感到惊讶?

施密特: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对中国未来的角色已有明确的想法。因此,当人们不得不同这个国家进行对话时,对我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自然,当时大多数德国人还受美国宣传的影响,不能真正看透实际形势。而美国人当时又不倦地强调,必须维护统治台湾小岛的国民党,使其免受共产党的攻击。实际上,当时的台湾和中国大陆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大多数德国人,包括联邦议会在内,对台湾较之对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感兴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