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贫乏到没有闲情,17世纪的李渔已经在警告,到了21世纪,良露再次提醒,没有闲情把生活搞好,文明将大打折扣。如果物质生活极为贫乏,连一小块可以眺望城市的露台都没有,何来文明?不知季节冷暖,听不见风声雨声,看不见门前月光(闲),嗅闻不到草花日光之香,冷暖无心,不关痛痒,要空洞虚假的精神生活何用?
良露和李渔的料理都不烦琐,最简单的料理,藏着最重要的经验与智慧,李渔如此讲他的料理,韩良露也如此讲她的料理,所谓玄机也就只是简单二字。简单是一种专心,现代人好像关心很多事,东说西说,事事都有意见,却可能没有一件事有真正的专心,聒噪喧嚣,却无一点内蕴,就离“煨”这个字十万八千里了。
所谓不可因事小而轻为,一碗白饭对大饭店好像没有山珍海味重要,其实是更重要的事;菜做得不够好,或许还可以开饭馆,但连饭都煮不好,还有谁会信任这家饭店呢?做人处事也一样,有一些基本的初心最重要,人品就是做人处事的那一碗白饭,人品不好,人生的配菜都不必吃了。
良露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如同李渔,相隔三百年,他们如知己,良露有闲情,李渔也有闲情,他们大概都鄙视借口没有“闲情”而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的知识分子吧。
李渔对生活的兴趣极大,一本《闲情偶寄》,绝非文人闲坐在书房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之文,而是有生活体验的心得报告。
世人都称李渔是美食家,殊不知李渔最推崇的美食是蔬食,这恐怕是许多嗜吃大鱼大肉者无法了解的事,然而懂得蔬食之美的人,必须保持心境的清明,才吃得出蔬食的原味。
李渔自称是蟹奴,每到蟹季都要为蟹耗尽千金;我却是笋主,笋季一到,爱怎么买笋就怎么买,凉拌之、蒸之、煮之、炖之、烧之、烤之、炸之皆可,各有所长,皆有好味。
一碗白饭对大饭店来说好像没有山珍海味重要,其实白饭是更重要的事,菜做得不够好,或许还可以开饭馆,但连饭都煮不好,还有谁会信任这家饭店呢?
台湾的肉羹、杭州的鱼羹、港澳人的鱼翅羹,如果烹调得太清,汤汤水水,就不是好羹。好羹最适合下饭,李渔说得好,“羹之为物,与饭相俱者也”。
社会相对贫困的年代、阳春面反而成为大伙安心过日子的象征,只要吃得起阳春面,反而没有羡慕别人吃鱼翅、燕窝的不平衡心理。
令人论身心平衡之饮食,都应以四份蔬食配一份肉配一份粮,即平衡入世与出世之心,蔬食多肉食少对身体、心灵都好。
吃鱼的讲究,就在一鲜字,但偏偏愈见鲜味的鱼,刺愈多。在细针中挑细薄的鱼肉吃,愈吃愈有味,鲜味绕鼻不去,吃完鱼后用鱼汁拌光面,更是滋味缠绵。
从前李渔说的“不食螃蟹辜负蟹”,如今却是“人工养蟹辜负蟹”,蟹之真味在好水好生态,当自然蒙难,蟹也沉沦。
只有亲手种植的关系才能识得花草树木之魂,这好比人和人的关系,赏花就如识人只得很表面的认识,没有真正生活在一起,是无法看出人的真性情的。
虽然别的生命发生了极痛苦的悲剧,我们或许也曾跟着哭泣,但面对悲剧,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对生命放弃欢乐,谁知道能在今年樱花树下花见酒的人们,明年在何方呢?
生活日常事中有大乐亦有小乐,贵富穷者若有乐心,皆可得之,若心不懂其乐,皆为不得不为之烦杂,如何识得简单行乐况味,就在把心打开,心打开了就开心,开心当然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