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桂与伊犁屯垦(3)

大美唐布拉 作者:鹏鸣


以后,阿桂在乾隆二十九年和乾隆三十二年两次任伊犁将军,在管理全盘工作的同时,他还更积极地筹办伊犁的屯垦事业。在这期间,伊犁屯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扩大“回屯”,陆续从阿克苏、乌什、库车、拜城、沙雅、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等地迁移6000户维吾尔农民,安置在伊犁河两岸定居垦荒。他们生产的粮食,除自己食用外,每年以粮赋的名义向当局交粮10万石左右,成为伊犁军民粮食供应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增加“兵屯”,到1769年,陆续从内地增调绿营兵2500名到伊犁,主要安置在绥定、清水河、芦草沟一带,以500名操练巡防,2000名屯田,5年更替。后来屯兵改为携眷,定额3000名。分为25屯,每屯100名,并特设总兵一名管辖。规定每个士兵屯地20亩,由官方提供农具、耕畜,每屯年交一定数量的粮食。另外是新增“犯屯”,就是将内地的犯人发遣到伊犁种地,交给屯兵看管,每人种地12亩,年交一定数量的粮食。还有新增“民屯”,就是迁移内地的无地农民到伊犁屯田,每户给地30亩,提供农具、耕畜、种子等,让他们安心生产。土地6年后,每年交赋粮9升。对屯田士兵和遣犯的家属,也分给他们土地,尽量把他们编入民籍使其安心生产。

另外,这一时期从黑龙江移驻伊犁霍尔果斯的索伦营游牧种地,从盛京(今沈阳)移驻伊犁河南岸的锡伯营着力务农。这些八旗军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垦出大片土地,很快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

伊犁地区的屯田在阿桂等人的组织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昔日荒凉的伊犁河谷,变成了到处是良田炊烟、鸡鸣畜叫的塞外粮仓。乾隆四十七年,据伊犁将军伊勒图向政府报告说,当地屯田连年丰收,仓库里的存粮达50多万石,足可以备放3年有余。

由于经济发展,以后陆续建成以惠远城为主的伊犁九城,屯地村庄环绕,田野阡陌纵横,商业也随之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繁荣的景象。乾隆帝为此评价阿桂:“自平定西陲时即随同出师,旋经理新疆事务,周详妥善,懋著勤劳。”

后来,纪晓岚曾经热情洋溢地写诗称赞伊犁屯垦:

秋禾春麦垄相连,

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

何劳转粟上青天。

屯田事业的发展,给新疆的经济文化带来繁荣景象,乌鲁木齐是“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处擅繁华”。逢年过节,张灯结彩,歌舞管弦,终夜喧阗:“犊牛辘轭满长街,火树银花对对排。无数红裙乱招手,游人拾得凤凰鞋。”纪晓岚置身“玉笛银筝夜不休”,游览“城南城北酒家楼”,仿佛又回到京师,“风景依稀忆旧游”。

阿桂在伊犁屯田的成功,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它对于开发边疆地区的经济,密切西北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巩固中国多民族的统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而阿桂以他的远大目光和气魄,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由于阿桂在新疆屯田的功绩,他的地位不断上升。乾隆二十六年,他被授予内大臣、工部尚书、议政处行走和镶蓝旗汉军都统等职。第二年,又授予骑都尉世职,并返京“供职询问方略”。乾隆二十八年正月,阿桂到北京后,被授予军机大臣,给予在紫禁城内骑马的殊荣。

乾隆将有军功臣子的图像挂在紫光阁,前后总共4次,其中功劳最大的人排名列于前,乾隆亲自为他们写评语。功劳稍次者列于后,由朝中文采出众的大臣撰写评语。阿桂4次为前列。

追昔抚今,能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官员,往往会青史留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