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视频引发的争议(2)

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上非洲 作者:常江 袁卿


乌干达北部的利拉地区(Lira)曾是约瑟夫·科尼活动的热点地区,这里有不少居民多年前曾是圣灵抵抗军的受害者。《科尼2012》视频红遍全球没多久,一个名为“非洲青年倡议”(African Youth Initiative Network)的非政府组织专门在利拉地区公开放映了该视频。然而,现场观众的反应却大大超乎组织者当初的设想。该组织的负责人维克多·奥尚(Victor Ochen)如是对本书的作者描述影片放映的现场:民众情绪很快陷入不稳定,现场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很多人没有看完就愤然离场,埋怨、斥责乃至抗议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度盖过视频本身,还有人愤怒地像银幕丢掷石块……一位多年前在圣灵抵抗军的行动中失去亲人的观众称这个短片让他回忆起一生中最可怕的噩梦,“作为一名失去了兄弟的亲历者,当我看到这段视频时,感到极度悲伤,以至于无法坚持看完。”由于担心继续播放影片引发骚乱,该组织于3月14日终止了放映计划。

在被问及当初为何要在利拉地区放映该视频时,奥尚说:“这段视频在短短几天之内被浏览了几千万次,足见影响力之大。但饱尝战争之苦的乌干达北部人民(由于缺乏使用互联网的条件)而没有机会看到。如果真正的受害者缺席,《科尼2012》就无法代表全世界人民的真实意愿。”在奥尚看来,用一个风靡全球的视频来“让科尼出名”,呼吁人们佩戴刻着科尼头像的装饰品、身穿印有科尼头像的T恤衫,无异于强行揭开北乌干达人民尚未愈合的伤疤。“让全世界人民穿着印有对我们造成伤害的那个人画像的T恤,这一行为我们真的无法接受。9·11事件之后,在华盛顿或者纽约没有人穿着印有本·拉丹头像的T恤。如果这个视频是关于我们乌干达的,那么让视频的制作者,让全世界的兄弟姐妹来听听我们的声音和感受,从而理解我们。”

除民间的愤怒外,乌干达官方的反应同样强烈。乌干达总理阿玛玛·姆巴巴齐(AmamaMbabazi)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科尼2012》的制作者是出于善意,但这种善意也有另一面。约瑟夫·科尼的确是个十恶不赦之徒,他的存在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但我要强调的是,乌干达人民真的不需要一个传遍YouTule的视频来吸引我们注意。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平复这一创伤,其艰难也许远远超过世人预想……无论初衷如何,《科尼2012》都没有说清一个事实:从2006年开始,约瑟夫·科尼便已经被我们赶出乌干达了。”

“但是,毕竟这个视频让乌干达出了名呵。”本书的一位作者说。

“乌干达不需要以这种方式吸引人注意,”姆巴巴齐坦率地说,“乌干达更需要国际社会支持我们的政府战后重建的努力。当有一天,非洲的苦难不再是少数西方人的‘噱头卖点’时,这片大陆才会获得真正的帮助和尊重。”

在我们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组织的小型媒体从业者研讨会上,《科尼2012》既是重要议题,也是讨论的焦点。应邀来参会的媒体从业者全系土生土长的乌干达人,如今则分别供职于多家国际级媒体——路透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以及新华社。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价值与政治倾向,但他们对《科尼2012》的看法,却是高度一致的。例如,来自路透社的贾斯汀·德雷拉奇(Justin Dralaze)将这个拥有海量受众的视频称为“一种巧妙的操纵”(crafty manipulation),其主要目的则是为“隐形儿童”组织筹钱。“他们筹到了很多钱,但并没有交给深受科尼之害的乌干达人,不是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