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大厅现在已改为介绍诗人生平及文学活动的场所,屋正中有启功先生所书“安雅堂”的匾额,还有臧克家的墨宝。厅内的资料向人们讲述了徐志摩幼年、童年,直到他中年乘飞机不幸在济南党家庄附近遇难的人生历程。展厅中有两件展品最为引人瞩目:一件是徐志摩在济南党家庄遇难时的报道,这则消息曾震动了中国文艺界;另一件就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梁启超为他们所写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婚礼证婚词》,词里这样写道:“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做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婚后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如今看这婚礼证婚词,感觉除了有旧时师道威严的影子之外,仿佛还能触摸到徐陆二人冲破层层阻力,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不易和艰辛。
二楼屋顶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露台,这是诗人亲自设计建造的,名作“望月台”。徐志摩常常登临于此,采撷星月,吟诗作文。站在二楼往下望,可以看到楼后面的一口小井,徐志摩曾经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眉,这一潭清澈的泉水,你不洗濯谁来;你不来解渴谁来;你不来照影谁来。”这汩汩井水,曾经映照过诗人“浓得化不开的”激情,见证过徐陆二人“既宁静又快乐”的美好岁月。徐志摩与红粉知己陆小曼成了连理枝,与前妻张幼仪笑解烦恼结。在北京北海公园,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上虽有恩师梁启超以证婚词为由予以责谴,却仍不能淡化徐陆心心相印的浓得化不开的情爱。不久,徐志摩辞去《晨报副镌》主编之职,偕娇妻从北平回海宁硖石,双双栖息在父亲徐申如为他俩营造的“香巢”。新婚宴尔,白天志摩与小曼到东山捡浮石,在西山觅沉芦,晚上依窗棂望月,作画吟诗,相互切磋,自得而怡然,欲仙飘曳的这份情绪,亦可以从徐志摩给前妻张幼仪的信中感悟到,“从此我想隐居起来,硖石有红叶和螃蟹,足够助诗兴,更不慕人间矣”,志摩认为自己所追求的“爱、美、自由”的人生三境界终于圆了梦。徐志摩故居对于诗人短暂的一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他的家,也是他爱的归宿。它不仅蕴含着志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又给了他幸福的时光与甜蜜的回忆。
然而,徐志摩的一生,以及其与生命中的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才女的情感缠绵,又令人唏嘘不已。诗人徐志摩与林徽因惺惺相惜,为追求他所谓的幸福,于是结束了与包办成亲的妻子张幼仪的婚姻,就在他为拿到离婚协议书而奔波时,林徽因遵父命回国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完婚。在林梁的婚礼上,徐志摩手执离婚协议书独自悲悯,却邂逅了京华名媛陆小曼。深深感动于徐志摩诗作的陆小曼,对志摩产生了爱慕之情,为追求其一生的幸福,她和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丈夫王庚协议离婚,并与志摩步入婚姻殿堂。可是流言四起,他们的婚姻不被世人看好,徐志摩的家人也不十分接受他俩的结合,拒不承认陆小曼。面对重重困境,他们共克难关携手为家。就在生活渐入轨道时,林徽因又一次出现了,并邀请徐志摩去听她在北大关于“建筑与艺术”的报告,志摩搭乘免费的邮政机前往北平,途中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年仅35岁。志摩的离去,就仿佛他的诗《再别康桥》中所写的那样: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