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爱这土地——访艾青故居(2)

故园春仍在:名家故居逸事 作者:海飞


故居正门左首有一尊艾青的半身铜像,领我们前来的村民笑称,“你看,他已经在等你们了呢。”一手烟卷,一手妙笔,艾老是否就如铜像上这样,凝神一刹,福至心灵,下笔如风呢;又或者,在这样的凝望中,他依稀看到了故乡,看到了那些已经过去的和还没有过去的苦难;又或许,他只是在想故乡的那座双尖山,怀念那些个与故友亲朋畅怀同游的日子。右首是一株桂花,不高,但是长得很精神,因为还不是开花的季节,所以只能看到一树的葱茏。但是,也不难想象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怡人场景。

门前有一块很大的空坪,该是晒谷晒菜、酒宴喜事时所用。或许,这里也是村里孩子们的游乐园,妇人们用长长的竹竿晾起衣服、床被,老人们在这里聊天,乘凉。而今铺晒的大麦、黄豆少了,反倒多了几条石凳,有个凉亭与正门遥相呼应,该是为了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能够拍照留念、休憩赏玩而建的吧。凉亭旁边,立着一尊铜像,是一个抱着孩子的乳娘,面容慈祥,怀里的孩子却很调皮,身子往前探,胖乎乎的小手似乎探索着什么,另一只手却始终攥紧了乳娘的衣襟,怀着无限的依恋。

就算没有铜像下的注释,我也能猜想到,这就是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恩比青天母乳千滴汇诗泉,德犹黄菊铜像一尊抱星归”,铜像上刻的这两行字说得真好。艾青因为难产的原因,被算命先生批言“克父母命”,自小就被迷信的父母送到了附近大叶荷村的一位贫苦农妇那里奶养,也正因为这样,在5岁回家之前,小艾青身上已沾满了农民泥土一样质朴的性格。前后生活的巨大反差、父母与自己的格格不入,给艾青创造了呐喊的冲动,在他的心中埋下了诗的种子。可惜《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大堰河”其实只是“大叶荷”的谐音而已,因为那位乳娘,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大堰河”实在是太多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诗人的神来之笔将那份对乳娘的敬爱化为对普天之下默默奉献的所有人的赞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