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勒克县,我们见到了县委书记周立新。他父亲生病在乌鲁木齐住院,他多想在床前端杯水,陪陪老人说话,尽一下为人子的孝心。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维稳非常时期,作为县里的一把手,关键时刻不在工作岗位上,万一出了事情,谁能负得起责任?说起老父亲,他一脸歉意;谈到维稳,他一脸凝重;谈到尼勒克县的经济发展,他又是一脸着急。
周立新说,尽管这几年尼勒克县先后荣获国家级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自治区级优秀平安县、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县、自治区级卫生县城,唐布拉草原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草原景观、湿地古杨景区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天山守墓老兵陈俊贵荣获第四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但尼勒克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他肩头的担子相当沉重,如何使百姓腰包鼓起来是尼勒克县委和政府要攻坚克难的问题,各级干部要结合实际、解放思想、规划百姓发家致富的工作机制,带动百姓发家致富,拉动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
在巩留县,我们见到刚从乡村赶回来的县委书记张耀华;在特克斯,我们见到穿着雨鞋,满身泥点子的女县委书记刘莉;在伊宁县,我们见到访贫问苦的张继生书记……他们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人,下有儿女,为了工作,家扔给了另一半,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我们感叹,县委书记真的不好干啊!
古人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黄三平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历来都是伊犁州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牵动民心,民心不稳,社会就难以稳定。
伊犁州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主导思想,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确保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不断满足各族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有人说,伊犁在新疆是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方,因此伊犁人普遍有“得过且过、吃饱不饿”的河谷意识。不管这话说得是否对,我们要在“转变”上下足功夫。首先是全面促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对于一些伊犁人的“河谷意识”,黄三平真的有些着急。靠天吃饭、等着国家救济、小富即安等思想要摒弃。怎样打破思维定式的牢笼呢?
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模式,摒弃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着力改变依赖土地、靠天吃饭等传统习俗,引导80后和90后农牧民走出农村、走进城镇,走出一产,走向二三产。
转变就业方式也很重要。政府要做的是,突出政策扶持,提升职业培训,做好产业带动,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放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初高中未升学学生上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民营企业、散小微企业产业,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
谈到这里时,伊犁州党委书记停顿了一下,再三强调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多民族地区办企业,更要讲政治,讲民族团结。
他说,凡是在伊犁注册的企业及在伊犁承揽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的企业,招用新员工中本地员工比例不得少于70%,并向少数民族倾斜,企业不得以任何借口搪塞、拒绝招收少数民族员工。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技能培训,当作重点亲民工程来抓,使各族群众愿意来培训,培训完了能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