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民党而言,开放返乡探亲等于打破几十年的藩篱与心防,不要说“三不政策”,面对中国大陆逐渐壮大,蒋经国就是力持守势都显得吃力,因此蒋经国与其所属幕僚始终抱持着戒慎恐惧的心情,从台湾安全角度希望妥善处理这个争议。是以蒋经国虽曾指派马树礼研究此一提议,但这个项目小组最后的结论却大出蒋经国的意料,他们竟然建议反对开放,充其量准出不准进,条件限制从严,而这个建议主张也的确符合国民党内许多当权的保守派的意见。
这个项目小组显然轻忽了蒋经国大手笔开放的企图心与迫切心,他以各种公开或非公开方式,表示对项目小组做出这样的结论感到相当不满,根本违反了大部分台湾民众的期待。蒋经国公开地说,老兵思念故乡是人之常情,国民党对开放大陆探亲应“乐观其成”,不必添加限制条件,以尽量放宽为原则,才能收到号召效果。蒋经国甚至无限凄凉地自嘲,许多老兵的过激反应,甚至加入党外活动,还是因为国民党政府“亏欠了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态度”。
晚境中的蒋经国,希望尽速解决探亲问题,除了历史使命感之外,还有种时不我与的深切紧张。他对自己身体健康情形的悲观,也让他觉得时间所剩无多。为确保开放路线彻底落实,蒋经国只能用更直接的方式,忠实地传递并执行自己的意志。随后,蒋经国立即更替其他研拟方案人选,直接指派党内年轻精英、曾任他私人秘书的马英九,联系副秘书长、文胆张祖诒,研究开放探亲的“可行性方案”。他的指示很明确,就是基于人道精神,立即规划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
马英九引用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郑庄公放逐其母姜氏,郑国大夫颖考叔挖掘地下通道,符合郑庄公“九泉之下始得重见”的誓言,促成郑庄公与母亲重逢的亲情故事,将开放探亲方案取名为“颖考项目”。
据马英九追忆,为了保密,这份报告是手写的,不敢打字,不但呈报前没有任何人看过,而且做完就放进铁柜里深锁,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之后马英九于6月4日以公文方式,将《民众往返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报告正式提交蒋经国签呈,这就是开放探亲政策的腹案。
1987年 7月 1日,蒋经国宣布解严,起用李焕出掌秘书长。李焕历练丰富,又是蒋经国的长期心腹,各界都看得出来蒋经国企图最后一搏的用心。他要求李焕必须落实“政治要民主、国民党要改革、两岸要统一”三项重要任务。尤其在两岸统一上,蒋经国要求采取主动,因为两岸若不统一,台湾恐怕越来越难独立存在。
李焕接任国民党秘书长后,蒋经国交办研拟的开放大陆探亲政策,终于顺利地被排上党内讨论议程表。蒋经国指派李登辉主持项目小组讨论。当时国民党内意见分歧的关键在于开放探亲到底是普遍开放两岸民间交往互动还是仅局限在探亲行为上。
显然,李焕的态度较先前国民党高层更为积极。他主张,两岸官方关系虽仍坚持“三不政策 ”,但民间则可开放接触,加强交流,也就是马英九在研析报告中所提的,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其实是以台湾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进步向大陆展开“政治反攻”。
李焕还公开宣称:“这种政治反攻,绝对不是要取代大陆上的中共政权,而是要促进大陆的政治民主、新闻自由、经济开放,使中国……成为民主自由的现代化国家。”
1987年9月16日,继当年 7月台湾宣布正式解严、开放党禁之后,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将开放大陆探亲,打破台海冷战僵局,开启两岸交流之门。同时根据蒋经国的构想,开放探亲是人道措施,属于民间私人行为,“三不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基本政策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