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元培(13)

先生 作者:《先生》编写组


蔡元培,这位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拿人格头颅去撞开地狱门

1922年1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

当时北大的学费很低,每人每学期仅为10元,不到私立大学的五分之一,学生还有补贴,办学经费靠中央财政拨款。可政府经常会拖欠办学经费,到1922年9月,学校经费已被拖欠5个月,蔡元培联合其他大学校长屡次向政府交涉,并以辞职为威胁,好不容易要来了两个半月的经费。

为节约经费,校评议会成员联合提议:学校每年耗费在印刷讲义上的费用高达1万多元,而在购买图书上的开支却捉襟见肘;如果向学生收取讲义费,可以用来补充图书。

蔡元培很有同感,他还考虑到:学校将讲义印好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上课就不用功,考试时“恶补”讲义内容,成了一大弊端。他当即决定:收取讲义费充做图书经费;购买讲义与否,由学生自行决定,上课能认真听讲做笔记,讲义尽可不购。

“讲义要收钱”的消息一经传出,即在学生中激起强烈反响。1922年10月17日下午,为抗议讲义收费,数十名学生闯进会计室,大肆谩骂恫吓职员;10月18日早晨,又有数十名学生群拥至校长室,要求蔡元培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将收费决定详细解释,并说三日内不收费;但学生寸步不让,双方越谈越僵,校长室外的走廊上迅速聚集了几百学生,呐喊起哄,一片混乱。

蔡元培一下站起身来,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包围着他的学生害怕了,步步后退,逐渐散去。

蔡元培对这场风潮深感恼火和痛心,当天写下辞职呈文,离开北大:“……该生等威迫狂号,秩序荡然。此种越轨举动,出于全国最高学府学生,殊可惋惜。废置讲义费事小,而破坏学校纪律之事实大。涓涓之水,将成江河,风气所至,恐使全国学校共受其祸……”

讲义风潮让他有一种挫败感,10月25日,经胡适调停,他返校复职,在师生大会上发表演说:“我这一回的辞职,有多数的人都说我‘小题大做’。但是我对十八日的暴举,实在看得很重大……我记得二十年前革命主义宣传最盛的时候,学生都怀着革命的思想,跃跃欲试,就在学校里面试验起来……我希望有知识的大学生,狠要细心检点。”

这是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的第五次辞职。

1923年1月17日,因曾任北大教授的财政总长罗文干被冤枉逮捕,本来司法机关查无证据,将罗放了,不料教育总长彭允彝在国务院会议上提案将罗再抓起来。为抗议行政干预司法,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辞职声明,并在《申报》发表《关于不合作宣言》,他开篇引用《易经》“小人知进而不知退”。他是君子,他知“退”,以此表示他的“不合作”。他说,在黑暗的势力面前,知识分子的“退”有时比“进”更重要。

对于蔡元培的频繁辞职,学界也有两派观点。支持者认为蔡元培以这种以退为进的形式维护人格自尊,用其无人匹敌的政治资历、人格魅力抗议和示范,数度保卫北大穿越乱局,坚守学术自由。

蔡元培似乎有种“洁癖”,动不动就说:我不干了,我要辞职。这其实就是一位政治家的洁癖。当时的北大教授、诗人徐志摩赞美他不忍同流合污的“不合作主义”,推许他“拿人格头颅去撞开地狱门的精神”!

永远的校长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先生长眠于香港。弟子蒋梦麟送上旗帜:“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毛泽东发来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至今这8个大字和蔡元培的肖像一起,仍挂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厅里,供后人瞻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