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勤俭与振作(2)

清心九書 作者:郑石岩


勤俭是幸福之路

心理学家富兰克,是研究人文心理的学者。他认为只有不怕苦,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成长的、幸福的。如果一直逃避痛苦,就不会成长,精神生活贫乏,人生不快乐。所以他主张要成为健康的人,就要懂得吃苦,懂得吃苦的人,精神生活一定是快乐的。

释迦牟尼曾向弟子提出:苦、集、灭、道四个字,意思是什么呢?人的生活、生命本质是苦的,要接纳它、面对它,要能解决问题。如果只想逃避它,一味地 想用“拖”字诀,以为时间拖过去了,问题就会消失,痛苦就能解决,那就大错特错了。拖延问题只会累积更多的问题,因为第一个问题没解决,第二个、第三个一 直累积起来,那是集合了更多的问题和痛苦,那就是“集”。结果更多的挑战来煎熬你,使你更有挫折感,那是“坏苦”,苦中加苦,最后弄得身心俱疲,这是“苦 苦”。于是整个情境开始破坏,生活开始颓废,使人不能真正的成长。如果社会整体是如此,那么社会就会乱,经济就会萧条。

就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说,也是一样的。企业要成功,要步上康庄大道,就要克服困难,懂得吃苦耐劳。要消除痛苦就需要刻苦耐劳的光明性。

所以释迦牟尼告诫弟子,一个人要活得健康、幸福,就要吃苦耐劳。不论做什么事、经营什么事业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懂得吃苦。唯有能面对问题、解 决问题,遇到错误立刻改正,才是成功之“道”。佛陀告诉我们苦、集、灭、道四圣谛,就是在指引我们勤奋吃苦。而且佛陀告诉弟子,人不只是要养成一种真正吃 苦的习惯,还要把它当做是一种修行,吃苦耐劳是精神生活的核心,这是佛教教义的基础。至于中国儒家的精神,何尝不是提倡勤奋,要有锲而不舍的态度呢!

幸福的第二条路是“俭”。俭朴、俭约的生活方式,使一个人内心感到丰足。我们常说知足常乐,有恬淡修养的人,他永远会满足、喜悦;而物欲愈多,想要 享受和占有的也越多,他的内心会感到越匮乏。一个内心有匮乏感的人,就是一个贫穷的人。所以富有或贫穷,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是否有节俭的习 惯。一个节俭的人,他是富有的;一个浪费的人,他永远不富有,而且会慢慢走向贫穷,内心常有贫穷匮乏的感觉。

俭约的益处

俭约的生活,使人恬淡、内心安静,一个恬淡、内心安静的人,有何长处呢?就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我提出以下三点:

有清醒的回应能力:我们无论是经营企业、推行计划或者是为个人人生努力工作,首先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才能够去搜集各方资讯,加以整理,作为研判和 决定目标的根据。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要有良好的感受性,这样在待人处事上,才有较高的警觉性,才能判别瞬息万变的市场为何?才能了解社会的现象和脉动如 何?我们常说无欲则刚,“刚”不只是刚强的意思,还包括刚强的智慧。生活俭约恬淡的人,才会有较好的同情心、同理心和感受性,才能清楚地处理复杂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