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广交英才,朋友遍天下(4)

走近林则徐 作者:马骏杰


这两首诗苍凉悲壮、激愤交集,既表达了愤慨,又饱含无奈,同时又有对世间不平的抨击。林则徐在诗中安慰王鼎,不要惆怅,不要哭泣,要看到“巨手挽银河”的力量。从“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两句可见,他对遣戍毫不足惜,只希望能群策群力拿出抵抗侵略的良策;“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两句则依然表达了林则徐对皇帝的忠诚。特别是“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两句,林则徐力劝王鼎要自己保重,权力毕竟操于皇帝之手,要清除官场上的奸宄佞臣,还须皇帝赐予尚方宝剑,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已经看到了王鼎内心被激起的巨大波澜,担心王鼎做出过激之事,才极力劝慰于他。

送走林则徐后,王鼎的心情难以平复,他想到了林则徐日夜奋战在大堤上的情景,也想到了此时面对英国侵略军的进攻,朝廷一味求和避让,继续打击主战派的做法,道光皇帝如此的不公正,让王鼎愤怒至极。他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面见道光皇帝,奏请要求惩治一味求和的琦善,起用林则徐。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记载,道光皇帝听完王鼎的陈述之后,对王鼎说:“尔病未愈,可再调养数日,何必如此着急。”王鼎依然力谏不止,皇帝有些恼怒,从龙椅上站起,王鼎激动地拉着皇帝的衣襟,慷慨陈词地说:

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帝!

可是道光皇帝丝毫不为所动,他决意向英国求和,并严厉惩治林则徐,所以对王鼎的意见置之不理,拂袖而去。

皇帝的态度让王鼎彻底失望了,就在他面见皇帝后不久,人们便见不到王鼎的身影,等大家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军机处的茶坊别院里悬梁自尽了。临终前,他留下了数千言的遗折,实际上,他是要用死来表达对朝廷主张议和的不满;他是要用死来表达朝廷对林则徐不公正处置的不满;他要用死来感动和唤醒道光皇帝。

林则徐在伊犁得悉王鼎的死讯以后无比悲痛,写下一首诗《哭故相王文恪公》,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才锡元圭告禹功,公归遵渚咏飞鸿。休休岂屑争他技,蹇蹇俄惊失匪躬。下马有坟悲董相,只鸡无路奠桥公。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

廿载枢机赞画深,独悲时事涕难禁。艰屯谁是舟同济,献替其如突不黔。卫史遗言成永憾,晋卿祈死岂初心。黄扉闻道犹虚席,一鉴云亡未易任。

诗的大意是说,刚刚完成了治水大业,王鼎就归朝歌颂鸿飞遵渚的诗篇,宽宏的胸怀并不屑于玩弄权术,顷刻间失去了一位忠臣,怎能不下马凭吊。我因失去知己而伤心的泪水,洒向茫茫的大漠之中。自己一个人独处时,想起王鼎多年在朝廷中的日理万机,不禁泪涕满襟。王鼎为了国家整日在外奔波,并如历史上的史鱼、范燮一样诤言进谏而得不到采纳,在艰难之中谁是同舟共济的挚友?这首诗表达了林则徐对这位知己好友的无比敬佩、怀念和惋惜之情。

在林则徐的朋友圈之中,像王鼎这样的人不止一个,他们都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林则徐与不平抗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