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两知己
说到志同道合,不能不提到林则徐的另一位好友龚自珍。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是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出生于1792年,比林则徐小七岁。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到了当时各种思想学派的影响,后来成为倡导改革的思想家。他1818年中举,1820年就任内阁中书,真正步入仕途,和林则徐一样成为一名小京官,此后他先后做过国史馆校对官、宗人府主事、玉牒馆纂修官、礼部主客司主事等职,直至他辞官南归。虽然他一直都是在中央朝廷供职,但始终不脱卑微的地位。然而,龚自珍才华横溢、志怀远大,是颇有思想的正直官吏。他不仅拥有扎实的经世之学功底,而且能诗善文,特别善于写声讨檄文,如《尊隐》《乙丙之际箸议》《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帕议》《古史钩沉论》等等,在这些檄文中,他抨击专制统治的弊端,提出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案,主张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俗话说文如其人,从他的文章中足以看出龚自珍是一位正直、爱国、睿智的思想家。正因为如此,他才和林则徐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至于林则徐何时开始与龚自珍交往,找不到史料记载,但可以断定,在担任小京官的时候,二人就已经熟悉了。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鸦片开始泛滥的时候,林则徐和龚自珍持有相同的态度,那就是主张坚决禁烟,也正是这一相同的想法,使二人走得更近。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准备起用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连续八次召见林则徐商讨禁烟事宜。在这之后,林则徐在京城里四处拜客,了解朝野对禁烟的反应,主要是寻求官吏们对他的支持。当然,在拜访的朋友中,少不了龚自珍。在龚自珍眼里,鸦片泛滥近十年,虽然有“严禁派”和“弛禁派”的斗争,但有谁曾勇敢地站出来主持禁烟呢?唯有林则徐。他被林则徐的勇气和忠诚所折服,所以当林则徐拜访他的时候,他对林则徐表示出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就是在这次见面时,龚自珍赠送给林则徐一件让林则徐一生都十分珍惜的礼物,即一方端砚。林则徐酷爱书法,常常临帖练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帖。龚自珍十分了解这一点,所以在端砚背面刻摹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这令林则徐十分感动,若不是好友,哪能了解林则徐内心的喜好?所以林则徐十分珍视这件贵重的礼物。后来,林则徐带着这方端砚走过了辉煌和失落的岁月,这有诗为证。林则徐特意在端砚背后王羲之帖的后头刻上了一首诗,诗中写道:
定庵贻我时晴砚,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风雪天山共往返。
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定庵赠送给我一方刻着王羲之《时晴帖》的端砚,伴随着我西出玉门关。一路上茫茫沙漠,很少有人伴我出游,只有这方端砚跟随我来来回回。可见林则徐对龚自珍的那份感情是十分珍重的。
1839年1月,林则徐离开京城,赴广州禁烟。龚自珍特意派人送来了一篇长文,文章的标题是《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在文章中龚自珍给林则徐提出十条建议,包括禁绝鸦片、讲求火器、整治吏治等。文中写道:
中国自禹箕以来,食货并重。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人事火患,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此决定义,更无疑义。汉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变。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贩者、造者宜刎脰诛!兵丁食宜刎脰诛!此决定义,更无疑义。诛之不可胜诛,不可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公驻澳门,距广州城远,夷筚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筚,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随,此正皇上颁关防使节制水师意也。此决定义,更无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