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晋商的博爱情怀 3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7月4日11时40分,列车顺利到达长治火车站。车站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长治市1万多名市民前往火车站迎接远道而来的灾区学生。 当漩口中学的学生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走出车站时,到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火车站的广播不断播放着“欢迎回家”之类的稿件。师生们完全被这爱的氛围温暖了, 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进入挂着“长安慈善学校”和“汶川县漩口中学”两块牌子的新校园,孩子们更是深受感动。

网 上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学校中间宽阔的路面,已经全部绿化。25间新教室已经通过验收。教室里已经闻不到油漆味,崭新的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教室的玻璃被 擦得一尘不染。教室的房前屋后被各色花草树木环绕,一些志愿者正在制作黑板报,彩色的粉笔将花朵勾勒得栩栩如生。

多媒体教室里,150台 液晶电脑已经安装完毕。能容纳四吨水的大型锅炉全天24小时保证学生用水,能容纳千人同时就餐的食堂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700多套餐具,8名擅长川味菜系 的厨师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在食堂的菜谱上,记者看到,中午的菜是鸡蛋西红柿、西葫芦炒肉以及学生们爱吃的大米,食堂的后墙上是巨幅的毛泽东主席 与各族人民在一起的彩画。这是韩长安特意让准备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有回家的感觉。

一直让家长们担心的孩子过冬的问题,韩长安也考虑到了。学校的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冬季取暖管道已经全部铺设完毕,就连学生们冬季要穿的衣服也已经落实。

学生寝室里,1200套高低床已经安装完成,每张床上都是崭新的被褥、枕头。后勤保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两套床上用品,入冬后,将换一套更厚的被褥。

每张床下都整齐放着脸盆、拖鞋、洗漱用品,学校为学生们定制的校服和学生卡已经由老师提前发给学生,到时学生们将穿着整齐的校服开始新的生活。

12时30分,由38辆豪华大巴拉着660名汶川县师生进入学校。

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食堂就餐,看到可口的饭菜,同学们并没有立即吃饭。而是看着墙上的标语“为祖国加油,为北京加油,为奥运加油,为汶川加油”,大声地喊了三遍,声音非常洪亮,把一个月来积聚在心底的情感全部发泄了出来,很多学生是含着泪吃完中午饭的。

午 饭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进入寝室。不少同学看着整洁的寝室,泪珠不停地滚落。“山西潞宝集团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想得真周到,我们就像回到家一 样。”来自高二(3)班的佘健华坐在床铺上说,“好久没有睡过床了,一个多月来我一直住在帐篷里,今晚,我要好好睡一觉。”

看到学生们非常喜欢新学校,韩长安松了口气。但他不敢松懈,7月14日,第二批430名师生也将沿着相同的路线从灾区来到这里,还有很多准备工作在等待着他。

……

因 灾后重建步伐加快,汶川灾区的师生只在长治学习了一年便于2009年6月全部回川。临别,韩长安告诉孩子们:你们与山西的缘份不会就此结束,这次高考成功 的贫困生,我要接着供你们上完大学;你们中的十几名孤儿,开学就回长治来,我把你们安排到长治的学校接着读书;没考上大学的,你们也回长治来上技校,毕业 后,到潞宝就业!

此后,孩子们虽离开了长治,但韩长安对那些孩子们的操心却一点没有减少,常打电话到四川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与此同时,他还牵挂着玉树的1100多名师生的生活、学习。

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突如其来,青海玉树房垮屋塌,2000余条生命葬身废墟……

灾区的师生没有向地震后的种种困难低头。位于巴塘草原的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在震后的第五天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搭起帐篷复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