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色的“黄金” 7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到古贤村参观的村民们从中看到了苹果的美好前景和巨大利益,回去后纷纷学 习效仿。连那些曾坚决反对栽苹果树的人也成了栽种大户。谢悉村有个姓章的组长,在县里第一阶段动员栽苹果树时,因他的阻止,他所在组仅栽几亩。几年后,村 里其他栽苹果树的组人均收入都翻了好几番,村民们埋怨章组长几年前阻扰大家栽苹果树,将他的组长免了。后悔不迭的章组长亡羊补牢,自己买树苗栽了30多亩 苹果树,成了村里的苹果树大户。

县领导们乘机帮助果农扩大生产。1998年,兰家河乡上阳庄村农民王某6年前承包荒山建起的果园进入了产果期,急需加大资金投入。已陷入山穷水尽的王某 找到素不相识的县委书记陈保堂后,陈以自己的名义为其写担保书在农资部门赊销农药化肥,并给他借款1万元,保证了果园的丰收。县委书记帮助果农解决生产难 题的事带动县有关部门主动为农民送农资,传授果树技术,这年秋天,吉县果农的苹果迎来了喜人的丰收。

在吉县,还有很多不是农民的人被吸引去栽苹果树。如今53岁的洛中中本是城市户口,早年同婆姨左梅珍在吉县城边种了3亩菜,“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洛中中强调,“那时的两万多可不是一个小数,我一家五口都过得非常舒坦!”

1992年的一天,县里动员大栽苹果树时,洛中中动了心思。听人说,吉昌镇东关村集体有60亩的苹果园要对外承包20年,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村里签了合同。

“包 下果园,一家人的苦日子就开始了!”左梅珍所说的“苦日子”包括:夫妻俩在果园里干活没有白天晚上之分,三个孩子也基本上成了有爹有妈的“孤儿”。通常的 情况是,每天天不亮,洛中中就进城去拉粪,九里多的路上每天要跑六趟。每车粪可保证4棵苹果树的用肥量,将60亩果园灌一遍他要拉70多天,常累得洛中中 “走路都在睡觉”。一次,粪水溅到了嘴里,他居然觉得奇怪:“粪水怎么是咸的?”见他太累,有人劝他用化肥。但他从技术人员处知道大粪对果树和果子有益, 为了提高苹果质量,每年春天,他都要风雨无阻地在那段九里远的路上奔走70多天。

左梅珍每天一大早把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往果园一放就忙着修剪、施肥,任孩子们在果园里爬来爬去。一天,忙完园里的事去抱孩子回家时,左梅珍发现一岁多的女儿竟用镰刀把一条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蛇砍死在身旁……

五 年后终于苦尽甘来。苹果树长大了,三个孩子也在苹果树下长大了。“苹果挂果那年,一下就纯收入十多万!”洛中中伸出一个指头比划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憨 笑。此后,因他果园里的果子个大色红口感好,每年苹果树刚开花,购买商把定金往他手中一拍,“老洛,今年你这60亩的果子我全要了!”

有人问:“老洛,你的苹果一年能卖多少钱?”老洛蹲在地上嘿嘿一笑,“反正每亩都能摘四千斤左右。”再问,他仍嘿嘿地笑,“反正……去年每斤平均2元多。”

倒是左梅珍沉不住气了,“还保什么密呀,你这不等于还是告诉人家你一年的收入了吗?”说完爽朗地笑了起来--她笑得很开心,十多年来,这个羸弱的女人一直 干着男人都觉得累的活儿,为果园落下一身病。过去,在实在承受不了果园之苦时,她虽曾同老洛吵过甚至打过骂过,但每当县里把几车甚至是十几车同样是栽苹果 树的人拉到他们的果园参观时,每当那些参观者围着他夫妇俩真诚地讨教时,她气顺了,觉得过去吃那点苦算不了什么。特别是被选为临汾市人大代表和省、市多次 把他们的果园评为“标准化生产示范果园”、“优质苹果园”后,左梅珍己和老洛在吉县9万多果农中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