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代愚公李双良 6

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作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


李双良不断围绕着治渣的需要而发明制造。他发现一些大块废渣中夹杂有钢铁,因不能将其砸烂,就只好当渣滓运走。他觉得太可惜,就同工人们运用敲核桃的原理设计制成了砸渣机。砸渣机造后先后回收废钢2600多吨,收入近30万元。

在 治渣山时,李双良总是这样花小钱,干大事。到北京开会,李双良顺便去北京特钢厂参观时,意外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机械设备--磁选机。听人介绍,这机器筛选中 小废钢铁的效率很高,他想买些磁选机用于治渣山。但一打听,他不敢再动买磁选机的念头了--一台磁选机得花十来万!自己本来就资金短缺,哪有钱去买这么贵 的东西?但没有磁选机,又会影响治渣工期和进度,斟酌再三,他从北京购回了几个大磁滚。回去后,他和大伙儿左鼓捣右摆弄,最后装成了4台双滚磁选机。后 来,又开动脑筋,加工做出几百个手携式磁选棒,这样,每年除多收回小块废钢6000吨、增收72万元之外,拣选出的碎块小铁,用自建的化铁炉铸造成条铁, 每年可生产4000吨,又可收入40万。

没多久,渣场的洋机器、土设备,大大小小已置下了50多台件,效率提高后的收入不说,光是制造机器省出的钱就有上百万。李双良常说,咱白手起家,懒一懒几十万就出去了,动动脑子受点累,省下的就不是十万八万。

如 何让废渣变废为宝,一直是李双良思索的问题。为此,李双良找到了两位从事建筑材料研究的老教授,诚恳地说:“我是太钢的,现在正在治理渣山,总觉得这废渣 应该是些有用的东西,但我不知有什么用,怎么用,特地来请教!”说着,他把随身带的几块废渣样品递给教授。老教授被李双良的诚恳打动,认真地向他解释说: “这些都是好东西啊,高炉炉渣,能做矿棉制品的原料,转炉渣和平炉渣都能当水泥原料,生产出钢渣水泥。”

回厂后,李双良立即组织职工搞起 了综合利用,安装了破碎机,将高炉渣破碎后经过加工筛选,用来代替石子铺路,仅修成一条1.9万平方米的柏油路,就节约石子费近20万元;用钢渣制成四方 和六方水泥砖200多万块,为渣场的新建工程和公司内的一些公共场所提供了大量的建材;加工破碎了35万吨高炉渣,为省内7个矿棉厂生产矿棉制品提供了原 料;为防洪坝、公路、楼房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渣子,以代替回填土,既提高了质量,又为施工单位节省了大量费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有了积蓄,李双良仍不放弃任何赚钱的机会,1989年,不锈钢原料紧缺,特别是贵重金属镍的市场价上涨到13.5万元/吨。李双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发动职工从废钢中拣选回收了不锈钢渣8179吨,价值达1514万元。

钢和铁选尽了,其他废旧物资也不能被扔掉。治理渣山期间,李双良和员工们共回收耐火砖3878吨,镁砖12332吨,电极805吨,加热炉渣9196吨,再加上一些可以利用的材料,总共回收多种附属品价值达1018.81万元。

随着挖移渣山的进展,渣山的高度在一天天降低,面积在一天天缩小。转眼已经是治渣的第四个春天了。

一 个昏黄的早晨,太原市起了大风。李双良照例早早来到渣场,正巧赶上火车倒钢渣。“哗--”的一声,渣土飞扬,呛得李双良喘不过气来,眼睛也被迷了。他急忙 跑到工棚里揉揉眼,不一会儿又跑了出来。靠着工棚的墙,他随意抓了一把土,向上扬起,说也奇怪,尘土并没往上飞,而是,稳稳地落到了地上。李双良看着身后 的墙,眼前一亮,对呀,如果有面挡风的墙,渣尘不就飞不起来了吗?

他兴冲冲地跑到工段办公室,把自己的想法向现场的两个职工一摆:“墙面能挡住废渣,要是筑起3至9米的高墙,把废渣挡住,你们看如何?”

“好是好,可要筑那么高的墙,地基能吃得住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