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男人不完全肖像(7)

中国男人书 作者:《新周刊》


50—60岁:熟年亦是一场革命

男性气质 他们已经不年轻,但又远说不上老,按照传统的说法,属于“壮年”;按照时髦的说法,则属于“熟年”。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掌握话语权和社会资源,他们的观点代表主流价值观。

社会空间 他们是80后的父亲,经常对孩子恨铁不成钢,但用起情来,却意外地温情。

他们赶上了分房,自己住的房子没有问题,他们操心的是孩子的房子问题。他们对新技术始终有一种隔膜感,如果用电脑来做比喻,他们就是Thinkpad,外表平淡无奇,甚至显得乏味,但稳重,值得信赖。

他们已经不年轻,但又远说不上老,按照传统的说法,属于“壮年”;按照时髦的说法,则属于“熟年”。

张艺谋,生于1951年;陈凯歌,生于1952年;海岩,生于1953年;杨锦麟,生于1953年;王朔,生于1958年;冯小刚,生于1958年……

这还仅仅是文化界的名单,在其他界别,同样可以开出长长的名单。比如实业界,以2011胡润百富榜为例,上榜的前十位富豪中有一半是年龄段处于50—60岁这一区间,除了张茵外,都是男性,他们是:三一集团的梁稳根,生于1956年,财富370亿元,排名第四;华彬集团的严彬,生于1954年,财富360亿元,排名第五;万达集团的王健林,生于1954年,财富350亿元,排名第七;世茂集团的许荣茂,生于1950年,财富330亿元,排名第十。

传统的看法是,50岁以后,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这个岁数,就应该有这个岁数的样子,太太平平过日子,别再像年轻时那样折腾。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根源是对于变老的恐惧,再加上对于快速变动的社会的不适应,人开始放弃,心气儿一下子就下来了。相由心生,放弃的心态会表现在面相上,这个年龄段的男人,脸上的棱角会渐渐消失,显出一副女相来;同时开始热衷养生、健康,好像除了这个人生再没有更多的追求了。这正是中国这个年龄段的男人的普遍心态。日本比中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改变对于中老年的传统观念,提出相应对策,成了日本社会观察者的重要议题。他们提出,首先需要在心态上作出调整,50岁并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另一个人生的开始。如果觉得自己只能活六七十岁,50岁之后只有一二十年日子好过,想法难免悲观;但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活100岁,那50岁只不过是人生的中点,还有另一个人生等你去过呢。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生于1907年,2008年,也就是他活到101岁那年,他出版《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提出“真正人生从50岁开始”。“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换言之,50岁之前为别人活,50岁之后为自己活。从年龄轨迹上看,也确实如此:18岁读大学,22岁毕业(如果读了研究生,25岁才毕业),工作至少一年以上才算真正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那就应该是26岁左右的事了;30岁成家,买第一套房子、生孩子;至少混职场十年才能升到中层,那就40岁了;40多岁正是独当一面、大干事业的时候;也只有到了50岁之后,才可以喘口气,开始为自己打算。

比如曹景行,1997年满50岁的他从《亚洲周刊》跳槽到凤凰卫视,转行做电视。“虽然《亚洲周刊》工资很优厚,我完全可以一期一期办下去,再办十年也没有问题,但是,那种没有刺激的疲倦是很没有意思的。我需要试试看还能不能做别的事情。”他这样解释转行的原因。在他看来,20—40岁的阶段,人生束缚很多,大学毕业找工作,找了工作要保住这个工作,还要升迁、加工资、买车、结婚生孩子,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生病了怎么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