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种与过去经历相脱节的积极心态,是否会在生活中影响人的意愿和行动能力。阿尔伯特·班杜拉[译注:Albert Bandura(1925~),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等学者早已研究了乐观的期待与人的行为表现之间的联系,证实了“期望会促使人付出努力并取得实际成效”这一观点。他们研究发现,人如果根据以往经历、对自己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做出了较为乐观的判断,那么他们就会付出更多努力去实现这一愿望。那么,类似的憧憬是否有助于真正实现幻想呢?与过去经历相脱离的异想天开的幻想,是否能够促使人行动起来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认为很有可能。若是认为“梦想”与“期待”在实际影响方面有何不同,那是毫无道理的;任何形式的积极心态似乎都是必定对人有帮助的。为深入探究这一论点,我进行了一项调查。我在某个减肥项目中召集了25名肥胖的女士。在减肥项目开始之前,我问她们想要减掉多少体重、她们减肥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接着,我让每位被调查者完成了几个简短的情景描述题——有些是让她们想象自己成功地完成了减肥项目的情景;有些是想象自己受到外界诱惑、影响到减肥计划的情景。如:
“你刚刚完成了减肥项目,今天晚上你要跟一位一年未见的老朋友见面。你正等着朋友到来,这时你想的是……”在另一个测试情景里,我让被测试者想象自己面前有一盘甜甜圈,她们此时的所感所想是什么、会怎么做?我让被测试者评定一下其幻想的积极和消极程度,以此来衡量她们是否希望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是否认为减肥过程是轻而易举的。不论其梦想是消极还是积极,这都是被测试者自己对梦想的主观评估,我所关注的也只是评估本身,而非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所做出的判断。
此次调查结果引起了我的关注:一年过后,那些认为自己能够减肥成功的女士,比那些不太相信自己能成功减肥的女士平均多减掉了26磅体重。而真正出人意料的是:不考虑她们基于以往经历所做出的判断的话,与幻想自己的减肥效果不太乐观的那些女士相比,那些对瘦下来持有乐观态度的女士——亦即在测试情景中幻想着自己与老朋友会面时将变得苗条迷人、在甜甜圈面前毫不动心的那些被测试者——平均少减了24磅体重。很明显,在这里,“心想”并不能促成“事成”,反而阻碍了梦想的实现。此次调查中,那些美滋滋地做着白日梦的人并未产生足够的动力、进而表现出有助于减肥的行为。
1991年我把这个研究结果发表了,却并未引起心理学界或其他人对乐观主义的细致审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对积极心态的推崇正如日中天。那个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对“以积极心态看待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这种观点深信不疑。出于这个原因,有些同事就劝我换个研究项目。他们说:“你还是多研究一些成型的观点吧,研究‘梦想’风险太大了,它会把你引到‘伪科学’的圈子里,还背上‘炒作’的嫌疑。要想让大家严肃看待你的研究,还是研究一下乐观的期望值吧。”但我觉得,研究“梦想”是很有意义的,我的研究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我的首篇关于乐观主义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一家同行评审的刊物上,但第二篇论文却数次被拒。审稿人对我说,我的研究结果和论点太过牵强。有些同行对我说,我的那篇论文他们甚至都读不下去,因为其中观点很是荒谬、甚至可怕。我很伤心,也有些失望,但我想证明自己是对的。